贱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章:御前奏对(二),铮铮大宋,贱宗首席弟子,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御前奏对(二)
“这是……怎么了?”</p>
姗姗来迟的三司使叶清臣,打破了垂拱殿偏殿内的寂静。</p>
文彦博、宋庠、庞籍、高若讷几人转头看向叶清臣,却无人开口,这令叶清臣愈发感到奇怪,一脸疑惑地入殿向官家行礼。</p>
赵祯对方才之事只字不提,微笑点头:“叶相公来了,方才朕与诸位相公正在讨论赵旸呈上的防疫札子……王都知,先让叶相公过目吧。”</p>
“是小郎君写的札子?”</p>
叶清臣惊讶地看了眼赵旸,接过王守规收拢来的札纸,仔细阅览。</p>
跟其他人的反应类似,他仅看了几行就已意识到这份防疫章程的可贵之处,尽管他的认知也无法辨别这世上是否真的存在“肉眼难见的疫虫”,但鉴于赵旸在瘟疫传播途径这块解释地非常详细、具体以及严谨,他本能地还是选择了相信,毕竟胡编乱造的东西经不起推敲,而赵旸所写的这些明显是成体系的,且与他对瘟疫的了解相吻合。</p>
这样一份札子,竟是这位小郎君在短短两日内编撰完成的?</p>
叶清臣不信。</p>
并非他看轻对方,问题在于赵旸在疫病传播这块解释地实在是太详细了,要知道御药院与翰林医官院研究了几十年,对疫病的了解却仍不及这位小郎君,这可不是单用聪慧就能解释的,需要经过大量的例案搜集与研究,根本不可能闭门造车,更别说在短短两日间。</p>
见叶清臣看罢,赵祯开口问道:“叶相公觉得如何?”</p>
叶清臣略一思忖,拱手回道:“恕臣孤陋寡闻,以往亦不曾听闻小郎君提及的‘疫虫’,然,仅见小郎君描述地如此详细、严谨,臣便可以断定这绝非胡编乱造之言。再者,小郎君提到的疫病传播方式,饮食、虫鼠、接触、飞沫、疫气,亦与历来的疫案相吻合,只是……”</p>
“只是什么?”赵祯不解问道。</p>
只见叶清臣转头看向赵旸,正色说道:“似这般归纳总结,势必要先搜集大量的案例,后加以研究,才能得出论证,臣相信小郎君这两日必然是辛苦了,但短短两日,且单凭小郎君与其身边人,断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这绝非凭借聪慧二字可以解释。臣冒昧想问小郎君一句,不知小郎君从何得知?”</p>
殿内众人纷纷看向赵旸,其中就数宋庠最为好奇。</p>
对此赵旸并不意外,他早就想到会有人提出疑问,毕竟就像叶清臣说的,似疫病解析这种浩大工程,绝不可能是区区几个人以闭门造车的方式完成,那必定是要大量的从医人员以及相关研究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p>
“这个嘛……官家知道。”</p>
思忖半晌,赵旸决定把这事甩给赵祯。</p>
殿内众人又再次将目光投向赵祯,赵祯气得心中暗骂,只得点头附和,含糊道:“唔唔,朕……确实知情。”</p>
诸位相公还眼巴巴地等着下文,没想到官家话风一转,揭过了此事:“总之,朕有意在河北推行赵旸的这篇《泛疫病防治管控规章》,不知诸位相公意下如何?”</p>
几位相公对视一眼,心中澄明:官家这是不愿对他们透露。</p>
见此,诸位相公也不就再追问,仅就官家方才提出的事给出意见。</p>
陈执中率先表态,七分赞同三分恭维道:“有了小郎君这份防疫章程,老臣相信河北疫事定能得到管控。”</p>
继他之后,》。</p>
除原本入档封存外,赵祯命人将这份规章抄录多份,一份交予御药院,一份交予翰林医官院,一份收录于宫中书阁,剩下的则连同诏书一同发往河北。</p>
临近黄昏时,曾公亮向官家告辞离去,而赵祯也带着赵旸前往福宁殿用膳。</p>
在前往福宁殿的途中,赵祯故意吩咐随行人员离远一些,随后问赵旸道:“文彦博怎么回事?他当真很有名么?”</p>
赵旸点头道:“那是,大宋重臣,数朝元老,士大夫之楷模。”</p>
士大夫?</p>
赵祯微一皱眉,因为以他对这小子的了解,士大夫在这小子心中可不是一个好词,至少是带有贬意的。</p>
“他有何功绩?”</p>
“这个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