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努力长大
旺财是一只好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努力长大,七零娇娇靠蛇语杀疯了,旺财是一只好狗,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努力长大
1957年6月22日夏至清晨,林初夏和她的龙凤胎哥哥,在吉省春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呱呱坠地。</p>
满月那天,他们的名字也正式落定。</p>
女孩叫林初夏,男孩叫林朝晖,他们还有一个三岁的姐姐,林春棠。</p>
林家五口人,在这座东北工业重镇,开始了新的生活。</p>
林初夏很快确认,这是一个与她前世历史高度相似的平行时空。</p>
然而,这份认知带来的不是欣喜,而是隐隐的忧虑。</p>
她清晰地记得紧随其后的1958-1962年,那场席卷全国,饿殍遍野的大饥荒!</p>
这个年代,是真的会饿死人的!</p>
通过父母的谈话和家里的环境,林初夏了解到:</p>
父亲林长生,22岁,是春城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当地人习惯称“一汽”)的二级技术工人,每月工资36元。</p>
母亲姜淑怡,21岁,在市纺织厂做车间女工,月工资25元。</p>
双职工家庭,在50年代这个绝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挣扎的年代,也算是起点比较高的家庭了,吃穿用度比普通家庭宽裕许多,毕竟她的投胎有点不符合正常流程,家庭很可能随机的是后富。</p>
林初夏一家5口和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一家5口住在独栋小院里。</p>
爷爷奶奶住在正屋,大伯一家5口住在东厢房,林初夏一家5口住在西厢房。</p>
一家子虽有拌嘴,但是日子过的倒是不差。</p>
爷爷奶奶在家帮忙做饭,顺便照顾孩子,大伯林长喜继承爷爷的工作在粮食局上班,大伯母孙琴贵在日化厂工作。</p>
大伯一家有3个儿子。</p>
大堂哥林继业,今年7岁;二堂哥林继强,今年4岁;三堂哥林继辉,今年2岁。</p>
几个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不仅把家里闹的鸡飞狗跳,邻居也是苦不堪言。</p>
林初夏一家虽然住西厢房里,面积不算阔绰,但姜淑怡硬是收拾出两间规整的屋子,处处透着这个能干主妇的利落劲儿和那个年代特有的朴素整洁美学。</p>
推开刷着蓝灰色油漆的木门,一眼望去,屋里收拾得板板正正,溜光水滑。</p>
地面是红砖墁地,被扫得一尘不染,墙角连根头发丝儿都难找。</p>
最显眼的是那张靠墙摆放的枣红色方桌,桌面擦得能照出人影。</p>
桌面上,一个藤编的托盘里,印着鲜艳大朵牡丹花的暖水瓶和两个描着红双喜字样的白底搪瓷缸子,码放得整整齐齐被一块红蓝格子布罩住。</p>
托盘边是一个木头发条座钟,每到整点就“噹噹噹”的敲个不停。</p>
窗台边,木制的简易洗脸架稳稳地立着,三条毛巾按照颜色区分开来,对折得棱角分明,搭在横杆上。</p>
洗脸架下层并排放着两个红色搪瓷脸盆,盆底印着一个“囍”字,盆沿有些许磕碰掉瓷的痕迹,露出里面黑色的底铁,但整体擦得锃亮发光。</p>
两把刷毛磨得有点发散的牙刷放在被当成牙缸的铁皮罐头里,一盒白色的乐口净牌牙粉,扁圆铁盒装的人参牌雪花膏,和一块黄色散发着硫磺皂味的固本肥皂,都规规矩矩紧挨着窗台排列。</p>
视线转到占据了房间相当大面积的火炕上。</p>
炕上最醒目的家具就是靠着炕梢墙壁立着的炕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