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花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8章 武林(上),风流俏佳人,着花迟,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且说杨炯同谭花混入人群,一寻到金刀门后,尾随而上,低调的进入了三清林。
暮色渐深,最后一抹残阳被三清林浓密的树冠吞没,白日里缭绕的香火气与鼎沸人声,如同退潮般悄然散去。
偌大的三清林,空寂下来,只剩下风过松针的呜咽,以及愈发浓重的、带着泥土与朽木气息。
这份寂静并未持续太久。
林间各处,人影幢幢,瞬间热闹起来。
最先自林深处步出的,是一群黄衣僧人,步履沉稳,落地无声。为首一位老僧,面如古月,长眉低垂,正是少林罗汉堂首座无相禅师。
他手持一根乌沉沉的镔铁禅杖,目光平和却自有威严,身后十八名棍僧,个个神情肃穆,如同十八尊罗汉临凡,透着一股渊渟岳峙的佛门庄严。
紧随其后,一群素衣道姑飘然而至,为首的中年道姑手持拂尘,面容清冷如秋霜,正是峨眉派掌门静玄真人,她身后弟子皆背负长剑,剑穗轻扬,行走间悄无声息,显是轻功极佳,清冷之气与少林僧众的浑厚形成鲜明对比。
一阵爽朗笑声打破沉寂,华山派掌门穆素风,青衫磊落,腰悬长剑,率着数名同样衣冠楚楚、气宇轩昂的弟子昂然而入,步履间自有一股名门正派的潇洒风范。
另一边,崆峒五老并肩行来,这五位老者形貌各异,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眼神锐利如鹰隼,手指关节粗大异常,显然是精修崆峒派独门绝技“崩山拳”与“飞龙手”的高手,周身散发着凌厉迫人的气息。
林间空地上火把次第燃起,噼啪作响,橘红的火光跳跃着,将巨大的树影投在周遭虬结的树干与青苔遍布的岩石上,摇曳如同鬼魅。
火光映照下,一群鹑衣百结的丐帮弟子涌入空地,人数众多,为首几位背负的麻袋数量各异,显是帮中位份不同的长老与舵主,他们虽衣衫褴褛,但眼神精悍,按着手中竹棒、铁杖,顾盼间豪气自生,自成一股粗犷剽悍的气势。
与之形成诡谲对照的,是一群彩衣斑斓的身影悄然占据了一角阴影,正是五毒教众。为首的女子身姿妖娆,面上覆着轻纱,只露出一双勾魂摄魄的眸子,她身后教众或捧奇形铜鼎,或腰悬皮囊,更有甚者肩头盘着色彩艳丽、吐着信子的毒蛇,空气中隐隐弥漫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腥异香,令人闻之心悸,周遭武林人士无不暗暗戒备,下意识地与之拉开距离。
最后出现的是一群劲装汉子,服饰各异,兵器五花八门,神情间多是桀骜不驯,为首一个虬髯大汉,手提一柄厚背九环刀,正是近来声名鹊起的反叛组织梁义盟盟主庄猛。
他身后众人,有的面带刀疤,有的目光阴鸷,透着一股草莽江湖的狠厉与不羁。
此外,更有许多叫不出名号的小帮小派、江湖散人,或三两成群,或独踞一隅,将这林间空地挤得满满当当,窃窃私语声如同无数细小的溪流,汇聚成一片压抑的嗡嗡背景。
空地中央,数株千年古松虬枝盘绕,围出一片天然的平台,松荫之下,早已设下十数张石桌石凳。
各派掌门、长老,按着江湖地位与多年不成文的规矩,彼此略一颔首或眼神示意,便各自走向属于自己的位置。
少林无相禅师当仁不让,率先在居中一张石凳上安然落座,铁杖轻顿于地,发出沉闷一响。
静玄真人、穆素风、崆峒五老、丐帮长老等依次在侧首落座。五毒教那蒙面女子与梁义盟庄猛则各自选了稍偏的位置坐下,前者姿态慵懒,后者大马金刀。
其余人等,或站或蹲,或倚树抱臂,将中央平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火光跳跃,映照着一张张或凝重、或好奇、或贪婪、或戒备的面孔,方才的嘈杂低语倏然静止,偌大的三清林空地,陷入一片山雨欲来的死寂,只余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以及夜风穿过古老松林的深沉叹息。
杨炯与谭花隐在人群深处,见到与会人员皆是眸光一冷,杀气不自主的涌了起来。
“这群武林人士真该杀,勾结反贼梁义盟,还敢来京城,真当我们是泥捏的不成?”谭花冷笑一声,右手不自觉的握紧。
杨炯心下一冷,起初还想着这些武林人士不过是因为对未来的恐慌而聚集于此,没想到竟然跟反贼勾结在了一起。
当下杨炯不着痕迹的转身,朝暗处摆了摆手,见那里闪烁了三下微弱的红光后,这才转身回应道:“看来恐惧才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话音刚落,就见原本嘈杂的环境突然一停滞,林间空地上那令人窒息的死寂便被一阵奇异的韵律打破。
那声音并非人声,亦非金铁,而是无数道袍拂过草叶、步履踏碎松针的沙沙声,汇成一股清泉流淌般的音律,由远及近。
众人心头一凛,齐刷刷循声望去。
只见林间小径深处,十数名身着玄青道袍、头戴莲花冠的道士鱼贯而出,步履轻盈,点尘不惊,仿佛足下生云。
当先一人,身姿挺拔如孤峰青松,道袍上以银线绣着朵朵含苞青莲,在跳跃的火光下流转着清冷辉光。她面容清癯,肤色如玉,双眉斜飞入鬓,一双眸子澄澈深邃,如同古井寒潭,不见丝毫波澜。
行走间,衣袂飘然,自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家气韵,正是如今正一青莲派掌教真人屠稔稔。
她身后道士,无论男女,皆神情肃穆,气度凝练,宛如一群自画中走出的仙人,将林间的肃杀与草莽之气涤荡一空,却又带来另一种无形的、令人屏息的威压。
紧随屠稔稔身后半步的,是一位须发皆白、面如重枣的老道,身着绛紫法衣,头戴七星冠,手持一柄古拙的桃木剑,正是此次聚会明面上的发起者,正一宝鼎派掌教太和真人。
他虽无屠稔稔那般绝尘之姿,但步履沉稳,目光开合间精芒隐现,自有宗师气度。
太和真人行至中央古松下,环视全场,目光平和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所及之处,连那梁义盟庄猛这等桀骜之徒,亦稍稍收敛了几分狂态。
他清了清嗓音,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如同松涛低吟:“诸位同道,远道而来,齐聚这三清福地,贫道太和有礼了。”
太和真人微微稽首,礼数周全。
随后起身,继续道:“值此风云变幻之际,蒙诸位不弃,共商武林大计,实乃苍生之幸。”
客套过后,太和真人话锋一转,平和的声音里陡然掺入一丝沉重:“然,今日之会,非为清谈风月,实乃忧患所迫!
诸位皆知,朝廷新立镇武司,虎视眈眈,其意昭然若揭。
短短年余,北方武林,已遭雷霆扫荡,昔日群雄并立之局,如今仅余一道一门三派一帮!”
他目光扫过少林、峨眉、华山、崆峒、丐帮诸人,语带警示:“朝廷外患渐平,其锋刃所指,下一个,会是谁?是我中原武林?还是江南豪杰?抑或是西南苗疆?”
太和真人顿了顿,让这沉重的现实在众人心头碾过,才继续道:“更堪忧者,我武林同道,至今仍是一盘散沙!半数门派心存侥幸,持观望之态,以为朝廷屠刀落不到自己头上。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时光,从不等人!待那镇武司兵锋所向,铁蹄踏至山门,再思反抗,悔之晚矣!”
太和真人的声音并不激昂,却字字如锤,敲在在场大多数人心上,林间气氛瞬间绷紧,火把噼啪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话音甫落,少林罗汉堂首座无相禅师低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这位长眉低垂的老僧,心中念头却是电转。
太和真人之言,正中他下怀。
清凉寺方丈空性暴毙,消息封锁未久,此乃天赐良机!清凉寺素来与少林争夺北方佛门领袖之位,屡有龃龉,如今群龙无首,正是少林彻底统合北方佛门势力,将清凉寺纳入麾下的大好时机!
唯有整合佛门之力,才有足够底蕴,去与那依附朝廷、占据长安青龙寺、窃据北方佛门魁首之位的法相宗抗衡,夺回正统!
这般想着,他抬起古月般的面容,目光沉静如水,缓缓道:“太和道兄所言,字字珠玑,发人深省。朝廷设立镇武司,其心叵测,视我武林为心腹之患。我佛慈悲,亦护金刚之怒。值此危难之际,武林同道若再各自为政,无异于坐以待毙。
结盟自保,互通声气,势在必行!
老衲以为,正一道友此番召集,实乃未雨绸缪之举,少林,愿附骥尾。”
他语意明确,表态支持结盟,却将“自保”二字说得极重,禅杖轻轻一顿地面,发出沉闷回响,仿佛为这立场定下基调。
无相禅师话音一落,华山掌门穆素风便朗声一笑,青衫微动,显得潇洒不群:“禅师此言,深得我心!朝廷鹰犬,咄咄逼人,视我江湖豪杰如无物,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先慷慨激昂一番,旋即话锋却如柳絮般飘忽起来:“然则,结盟之事,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结?结盟之后,号令如何统一?资源如何调配?若遇朝廷大军压境,又当如何应对?此间种种,皆需细细斟酌,谋定而后动,方为上策。切不可因一时义愤,仓促行事,反为不美。”
穆素风捋了捋颌下短须,目光状似无意地飘向峨眉派方向,笑容温煦:“不知静玄真人,对此有何高见?”
这穆素风一番话,看似赞同结盟,实则句句推诿,将难题抛给别人,更将自己华山派置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妥”位置,其伪君子作态,表露无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