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花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81章 真好,风流俏佳人,着花迟,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譬如那贪墨横行,吏治不清,又如那民生多艰,外患未平,可有良策?”

李淑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将话题悄然引向了治国安邦的宏大命题。

杨炯此刻心境开阔,又兼李淑问得诚恳,加之几口冰凉醇厚的佳酿入喉,谈兴正浓,便也不疑有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你这话算是问对人了!

治国之本,首在安民。

我大华百姓,实乃天底下最是勤劳坚韧、淳朴善良之民!他们所求者何?不过‘温饱’二字,不过一方安宁,不受外族铁蹄践踏罢了。

我所求者,便是让这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更要使我大华雄踞东方,威加海内,令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奉我天朝为尊!”

杨炯越说越激昂,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仿佛已看到那盛世画卷在眼前展开。

“至于贪墨,”杨炯顿了顿,语气转为沉稳务实,“此乃千古痼疾,非一时一日可根除。贪念生于人心,制度稍有不密,便如野草滋蔓。

然则,此非不可治也!

眼下最紧要者,乃是夯实根基,提升国力,丰盈仓廪。

譬如在西夏故地兴办之大型纺织工坊,推广新式织机,可使布帛产量倍增,价廉而物美,百姓得惠;又如那自占城国寻回的占城稻种,已在江南膏腴之地试种成功,此稻耐旱早熟,若大力推广,必能岁增粮谷百万石。

此乃富民强国之基。根基稳了,再辅以良法,徐徐图之。”

杨炯饮了一口酒,继续道:“贪腐之治,重在制度。

其一,当推行养廉之制,然非徒增俸禄。现在的新政之一便是逐步完善推行‘五险一金’之制,将官员部分俸禄,强制存入中央银行专设之户头。

此银非死钱,由银行审慎放贷生息,使其逐年增值。官员在位时,可享其利,一旦致仕或身故,此本金连同历年利钱,或由朝廷收回,或依律发放其家人。

此乃‘高薪养廉’与‘长远约束’并行,使其贪墨所得,远不及这长远之利,亦令其心有顾忌,不敢轻易自毁前程。

其二,完善监察审核之制。

户部掌钱粮收支,度支司精算核验,中央银行审计司独立核查账目钱款流向,此三方各司其职,互相制衡。

更可效法古之‘巡按’之制,由御史台牵头,联合户部、度支司、审计司之精干吏员,不定时、不预告地组成‘中央巡视组’,分赴各地明察暗访,赋予其临机专断之权。

遇贪墨大案,三方会审,御史台弹劾,严刑峻法以儆效尤。

如此层层设卡,步步紧逼,再辅以教化,假以时日,吏治自当澄清。

此外,还需大开言路,广设学堂,普及教化,使民智开启,知法明理,亦能监督官吏……”

杨炯将他心中构想的蓝图,结合大华已有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形态,并融入自己超越时代的改革思路,一一铺陈开来,描绘着一个物阜民丰、文教昌明、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华景象,说得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李淑一直静静地听着,莲步轻移,伴在他身侧。

月光如水,洒在她清绝的侧脸上,微微侧着头,目光落在杨炯因激动而泛着光彩的脸庞上,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眸子里,映着灯火,也映着杨炯意气风发的模样。

李淑始终未曾打断,只是唇角噙着一抹极淡、极温婉的笑意,那笑意直达眼底,仿佛冰封的湖面下涌动着暖流,带着欣赏,带着了然,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

她就那样专注地看着他,听他描绘着那个她或许永远无法亲眼见证的、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大华。

待杨炯终于告一段落,因激动和酒意而气息微促时,李淑才轻轻颔首,朱唇微启,依旧是那两个字,声音却比方才在酒楼窗下时更加柔和,带着一种由衷的赞叹与深深的慰藉:“真好。”

这第二声“真好”,是为他的宏图伟略,因他那颗赤诚滚烫的为民之心。

月光下,李淑的笑容温婉得令人心醉。

杨炯正沉浸在畅想未来的豪情之中,乍闻此语,又见她脸上那温婉得近乎虚幻的笑容,心头莫名一跳,一种异样的感觉掠过。

他停下脚步,借着月光仔细端详李淑的神情,那如画的眉目间,似乎除了温婉的笑意,还藏着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落寞与倦意。

杨炯不由关切问道:“你今夜兴致颇高,只是我看你眉宇之间,似有不豫之色?可是心中有何不快之事?”

杨炯深知李淑性格深处那难以捉摸的阴鸷,今夜这温婉背后,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李淑闻言,唇角的笑意更深了些,她微微摇头,眸光流转,避开杨炯探究的视线,重新投向那虽然已近子夜,却依旧人流不息、灯火阑珊的长安街市。

远处,夜市的热闹声隐隐传来;近处,打更人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巷陌间回荡;更夫疲惫却尽责的身影在灯影下一晃而过;几个晚归的工匠提着工具,低声交谈着走向归家的路;还有那挑着担子、赶着最后一波生意的夜宵小贩,热气腾腾的炉火映着他们满足的笑脸……

这人间烟火,市井百态,在深沉的夜色里,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

李淑看着这一切,眼神渐渐变得悠远而宁静,仿佛要将这景象刻入心底。

过了许久,她才轻轻开口,声音飘渺如烟:“自然是开心的。只是有些许遗憾罢了。”

她顿了顿,目光依旧流连在那些平凡的身影上,声音低得几近呢喃,“只怕……我是看不见你口中那万国来朝、煌煌赫赫的盛世大华了。”

杨炯心头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眉头紧锁,语气带着几分自己都未察觉的焦躁与关切,近乎呵斥地脱口而出:“深更半夜,胡说什么傻话!”

他本能地排斥着李淑话语中那丝不祥的预兆。

李淑却并未如往常那般,或是俏皮地反驳,或是冷冷地刺他一句。她只是极淡地、几不可察地笑了笑,那笑容里含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与了然,仿佛杨炯的呵斥,不过是孩童无知的天真呓语。

李淑缓缓收回目光,落在自己手中那半坛清酒上。素白的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青瓷坛身,指尖在坛口处流连片刻。

然后,她举起酒坛,伸向杨炯。

杨炯下意识地也将自己手中的酒坛举起。两只青瓷酒坛在长安城子夜的月光下,在依旧喧嚣未歇的人间烟火气息里,轻轻地、发出一声清脆而悠长的碰撞。

“叮!”

李淑没有看他,目光越过相碰的酒坛,再次投向那灯火迷离、人影幢幢的繁华深处。她仰起颈子,就着坛口,大大地饮了一口。

冰冷的酒液滑过喉咙,带来一阵刺激的灼烧感,随即化作一股暖流,散遍全身。

李淑放下酒坛,唇边沾着一点晶莹的酒渍,在月光下闪着微光。她深深吸了一口这混杂着酒香、食物香气、尘土味和夜露清寒的长安空气,闭上眼,复又睁开,眼底深处,似有千般情绪翻涌,最终都归于一片深不见底的、带着极致眷恋的平静。

她望着眼前这属于杨炯理想、却可能不再属于她的繁华人间,朱唇微启,一声叹息般的低语,如同梦呓,融入了长安的夜风里:

“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不好意思!现在这是我的地盘!

闻余

当官哪有种地香

闹花灯

盛宴吞噬黑暗法师!我即是天魔

麻辣肉丝面

武侠网游:比武穆念慈,黄蓉急了

悲伤明太鱼

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

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