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朝廷嘉奖
一笑付苍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6章 朝廷嘉奖,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一笑付苍穹,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愿为国家效力,万死不辞!”
声音响彻校场,士气高昂。
小侯爷满意地点点头,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任务。
他将武艺最为高强的将士编为先锋队和断后队,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袭击;
其余将士分散在运粮队伍中,时刻保持警惕。
民夫们则在将士的指挥下,有序地将库存粮食搬运到马车上,用绳索捆绑牢固。
安排好军粮押运事宜后,
小侯爷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县衙,与王铭一同商议迎接户部侍郎巡查的细节。
“小侯爷,依我看,户部侍郎此次前来,
重点会关注咱们以工代赈的成效以及县城的财政收支情况。”
王铭一边说着,一边铺开相关的账本和规划图。
小侯爷微微点头,目光落在账本上,
“王兄所言极是。
咱们得将这一段时间以来,以工代赈的具体实施情况、
灾民安置进度以及各项工程的花费,都整理得清清楚楚,以便侍郎大人查阅。”
“嗯,我已经安排手下人去汇总相关资料了,估计很快就能呈上来。”
王铭继续说道,
“另外,县城的治安也不能疏忽,得加派人手巡逻,
确保侍郎大人在紫山县期间一切安稳。”
小侯爷思索片刻,
“巡逻之事,你安排得很妥当。
还有,百姓的生活状况也至关重要。
咱们要确保集市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让侍郎大人看到紫山县的良好风貌。”
正说着,一名下属匆匆走进来,将整理好的资料递给王铭。
王铭和小侯爷立刻埋头查看,逐行核对数据,分析各项事务的进展。
遇到疑问之处,二人便详细讨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细致的梳理和商讨,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此时,天色渐晚,
小侯爷和王铭站在县衙的庭院中,
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既有对军粮押运任务的担忧,
又有对即将到来的巡查的忐忑。
“王兄,此次军粮押运和侍郎巡查,皆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希望一切顺利,不要出什么岔子。”
小侯爷微微皱眉,轻声说道。
王铭拍了拍小侯爷的肩膀,安慰道:
“小侯爷不必过于忧虑。
我们已经做了周全的准备,将士们和百姓们也都齐心协力。
相信只要我们谨慎应对,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小侯爷深吸一口气,
“嗯,是啊,能做的我们都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接待了,希望别出什么问题。
“小侯爷放心,一切都好,
只是这接待的规格和流程,还得仔细斟酌。
既不能铺张浪费,引起侍郎大人反感,
又不能太过简慢,显得咱们不懂礼数。”
小侯爷停下脚步,抬头望向王铭:
“我看接待场所就定在县衙,布置简洁大方便可。
饮食方面,准备些紫山县的特色菜肴,无需奢华。
行程安排上,先请侍郎大人视察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像学堂、道路修缮之处,
然后回县衙听取详细汇报,查阅账本资料。
对了,安排几位参与工程建设的百姓代表,
让他们讲讲以工代赈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样更有说服力。”
王铭眼睛一亮,点头称赞:
“小侯爷此计甚妙。
如此一来,既能让侍郎大人看到咱们工作的成效,又能体现出百姓的真实感受。
我这就去安排,与百姓代表沟通好,
确保他们能把想说的话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同时,我也会组织县衙众人,对紫山县的各项事务进行再梳理,
做到心中有数,应对侍郎大人的提问也能游刃有余。”
小侯爷微微颔首,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王兄办事,我自然放心。
不过,还有一事,刚刚咱们说的军粮押运,
我思虑再三,决定亲自带领队伍去支援大将军。
如今前线战事吃紧,粮草至关重要,我实在放心不下。
紫山县这边迎接侍郎大人巡查的重任,就全权交给你了。”
王铭微微一怔,随即神色坚定地抱拳说道:
“小侯爷,你亲赴前线,这份担当令人钦佩。
只是此去路途艰险,还望小侯爷务必保重。
紫山县这边请你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安排好一切,确保巡查顺利进行。”
小侯爷拍了拍王铭的肩膀,目光中满是信任:
“有王兄在,我毫无后顾之忧。
紫山县的发展,百姓的生计,都仰仗你了。”
“小侯爷言重了,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是我分内之事。”
“王兄,此次军粮押运和侍郎巡查,皆是重大考验。
愿我们一切顺利,不负所托。”
小侯爷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毅。
王铭轻轻一笑,安慰道:
“小侯爷不必担忧。
我们准备充分,将士们和百姓们也都众志成城。
相信只要我们各司其职,谨慎应对,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嗯......”
二人相视一笑!
......
三日后,
晨曦初照,
紫山县城头的旌旗随风猎猎作响。
远处,户部侍郎李大人的仪仗队伍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缓缓朝着县城而来。
尚未入城,李大人便已透过轿帘缝隙,
望见那崭新的青石板官道笔直地通向县衙。
道旁一群孩童在其间嬉笑追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与李大人此前听闻的受灾之地“十室九空”的凄凉景象,简直判若云泥。
“好个紫山县!”
李大人不禁低声惊叹,眼中满是讶色。
他轻轻掀开轿帘,探出身子,
只见那城墙修缮得焕然一新,箭楼之上锦旗飘扬,在风中发出“簌簌”的声响。
守城的士卒们身着鲜明的甲胄,身姿挺拔,神情肃穆,
全然不见战乱后的衰败之相。
县城门前,
王铭率领着一众文武官员早已恭候多时。
他们身着整齐的官服,神色恭敬。
李大人的轿子缓缓停下,他迈步下轿,目光不经意间扫到了阶前那两尊新雕的石狮子。
石狮子鬃毛飞扬,神态威猛,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土地,
与别处常见的颓唐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大人一路劳顿,下官等在此恭候多时了。”
王铭赶忙上前,恭敬地行礼。
李大人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一圈,
“此县如今看来,倒是颇有一番新气象,只是不知内里究竟如何。”
王铭微微一笑:
“大人放心,本县以工代赈,灾民皆已妥善安置,各项事务也都井井有条。
还请大人移步县衙,容下官详细禀报。”
“好,你我同行。”
“是!”
李大人跟着王铭走进县衙,
在大堂落座后,王铭将早已准备好的账册恭敬地呈上,
恭敬说道:
“这是一个多月来本县的收支明细,每一笔账目都清晰可查,恳请大人查验。”
李大人接过账册,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专注地翻开账册,
手指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间缓缓滑动。
忽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修缮学堂”一项上,
抬头看向王铭,问道:
“听闻新建紫山学堂已竣工?”
“正是,大人。”
王铭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学堂如今已投入使用,学生们都在里面刻苦攻读。
大人若有兴致,下官愿陪同大人前去观览。”
李大人思索片刻,点头道:
“如此甚好,本县倒要看看,这紫山学堂究竟是何模样。”
众人一同朝着城西走去,不多时,一座朱漆大门的学堂便出现在眼前。
学堂内传来阵阵书声琅琅,清脆的童声诵读着《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声音整齐而洪亮。
李大人走进学堂,只见窗明几净,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他随手翻开讲台上的《圣语》批注,见字迹工整,见解独到,
不禁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这是本县新聘的三位塾师。”
王铭适时引见道,
“其中两位原是落第秀才,
虽未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但学问扎实,
如今在学堂教授蒙学,倒也相得益彰。”
李大人微微点头,目光在学堂内四处打量。
忽然,他瞥见墙角堆着半人高的木柴,
心中感到奇怪,便开口问道:“这是何意?”
“回大人,”
王铭赶忙解释道,
“学生每日自带一束柴薪,
一方面解决学堂做饭之需,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节俭之德。”
李大人听闻,不禁抚须长叹:
“都说紫山难治,不想竟在短短时日,成此教化之地!
王大人,你与小侯爷功不可没啊。”
王铭连忙躬身说道:
“大人谬赞,这都是小侯爷与紫山县百姓齐心协力的结果。”
......
却说小侯爷这边,
早已在两日之前,
率领着五千精兵押粮启程。
车队在官道上缓缓前行,宛如一条长龙,绵延一里外。
粮车皆以青布遮盖得严严实实,车辕上绑着削尖的竹矛,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这是王铭临行前特意安排的“暗弩”,
以备不时之需。
行至鹰嘴崖时,离雁门关已不足五十里地,
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刮起一阵山风,
呼啸而过,吹得路边的树木沙沙作响,枯叶在空中肆意翻飞。
前锋哨探飞马回报:
“启禀小侯爷,前方道路被巨石堵塞!”
小侯爷面色一沉,当机立断,策马向前。
只见两块磨盘大的山石横亘在路中,拦住了车队的去路。
小侯爷正欲命人搬开巨石,忽听一声尖锐的唿哨,打破了山间的寂静。
紧接着,两侧山崖上箭矢如蝗虫般铺天盖地地射来。
“保护粮车!”
小侯爷大喝一声,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他迅速抽出腰间佩剑,剑身寒光一闪,
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左劈右挡,箭镞纷纷落地。
众将士们训练有素,迅速结成圆阵,盾牌紧密相连,
如同一堵坚固的城墙,将粮车严严实实地护在中央。
“放暗弩!”
小侯爷一声令下,声音坚定而有力。
车夫们听到命令,猛地抽打车辕,
车辕上的竹矛如离弦之箭般激射而出,朝着山崖上的敌军射去。
顿时,山崖上传来一阵惨叫声,
埋伏的鞑子兵没料到车上竟设有如此机关,一时阵脚大乱。
“冲过去!”
小侯爷目光如炬,纵马当先,手中佩剑高高举起。
身后将士们齐声呐喊,士气高昂。
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车辕上的竹矛不断刺出,如刺猬般令敌军难以近身。
“小侯爷,这帮贼子怕是不会轻易罢休!”
李山校尉紧跟在小侯爷身旁,大声说道。
“无妨,我们早有准备。
告诉兄弟们,稳住阵脚,不可慌乱!”
小侯爷神色镇定,大声回应道。
“是!”
就在这时,又一波箭矢射来,
小侯爷侧身一闪,一支箭擦着他的肩膀飞过。
“大家小心!”
小侯爷喊道。
他环顾四周,发现敌军人数众多,若一味硬冲,恐有伤亡。
思索片刻后,他心生一计。
“传我命令,一部分将士继续用盾牌护住粮车,佯装突围;
另一部分将士跟我绕到敌军后方,来个前后夹击!”
小侯爷迅速下达指令。
“是!”
李山领命而去,迅速传达小侯爷的命令。
小侯爷率领着一队精锐将士,沿着山间小道,小心翼翼地绕到敌军后方。
此时,山崖上的鞑子兵正专注于前方的车队,丝毫没有察觉到后方的动静。
“杀!”
小侯爷一声怒吼,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
将士们紧随其后,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
鞑子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
“前后夹击,敌军必败!大家冲啊!”
小侯爷一边奋力拼杀,一边大声鼓舞士气。
在小侯爷的带领下,将士们勇猛无比,很快便将这股埋伏的敌军击退。
经过一番激战,车队终于成功突破了鹰嘴崖。
......
紫山县的以工代赈的成功如一阵春风,迅速传入京城。
此时,正值早朝,
金銮殿上,
大臣们分列两旁。
户部侍郎李大人出列,将紫山县的巡查见闻一一呈于御前。
“陛下,此次臣巡查紫山县,所见所闻,令人惊叹。
紫山县在小侯爷与王县伯的治理下,
以工代赈成效显着,县城焕然一新,
百姓安居乐业,实乃我大华之典范。”
李大人恭敬地说道,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皇帝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微微点头道:
“哦?竟有此事。
看来这小侯爷与王县伯倒是颇有才干。”
“启禀陛下,”
兵部尚书紧接着出列,神色兴奋地说道,
“小侯爷押送的粮草已顺利抵达前线,大将军特送来捷报
——小侯爷在运粮路上,反杀埋伏他们运粮车队的鞑子,取得大胜。
后因粮草及时供应,我军士气大振,如今雁门关收复在望!”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
此前,众人皆对紫山县能否在短时间内筹集粮草,并安全运抵前线持怀疑态度,
如今听闻此消息,无不感到意外和惊喜。
“好个少年英雄!”
皇帝忍不住击节赞叹,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传朕旨意:
升小侯爷为明威将军,王铭擢升黄州巡察御史,赏银千两!
以嘉奖他们二人的卓越功绩。”
“陛下圣明!”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