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机器不懂爱,可他学会了听
太难得了的炎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6章 机器不懂爱,可他学会了听,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太难得了的炎哥,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胡逸站在展览中心大厅正中间,手里紧紧捏着那份邀请函,捏得指节都有点泛白了。
他身后就是正在搭建的“未来之声”展区呢,那灯光还没调试好,空气里满是金属和电子设备混在一块儿的味儿。
他闭上眼睛,脑袋里就浮现出在实验室里第一次听到AI自动生成旋律的那个晚上。
当时啊,钱博士就说:“嘿,它好像真的能‘听’到心碎的感觉呢。”
可现在呢,孙先生瞅着展台设计方案,说话的语气不冷不热的:“要是你的作品打动不了观众,那明年可就没你的展位喽。”
胡逸嘴角往上一翘,也没反驳,就小声地说:“我会让他们听到未来的回响的。”
测试场地就在音乐科技展览中心旁边的一个独立建筑里,这地方被小王布置成了一个封闭的试听空间。
一百个来自不同年龄、有着不同职业背景的听众坐在隔音特别好的座位上,面前都放着统一发的评分平板。
播放列表里有纯人工创作的作品,有纯AI生成的,还有人机合作的呢,这里面就有胡逸团队最新的尝试。
第一轮评分出来以后啊,小王把结果往桌上一扔,说话的语气冷冷的:“你们的AI还是太没温度了。”屏幕上,平均分才刚刚过40%,比预期低太多了。
“它晓得音符该落在哪儿,可不知道为啥要落在那儿。”有个试听的人在留言里这么写,“就跟一场没灵魂的演奏似的。”
胡逸一声不吭地翻看着每一条反馈,手指还轻轻在屏幕边缘蹭着。
他心里明白,问题不是出在技术这块儿,而是少了情感共鸣。
当天晚上,他就带着几个核心成员回实验室了。他们重新去调整算法的权重,还加进去好多情绪反馈的机制。这里面不光有声音里的喜怒哀乐,就连呼吸频率、语调的起伏、停顿的长短这些特别细微的人类特征都给加进去了。
他们让AI重新去学那些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经典歌曲,去分析这些歌里的情感结构和节奏的变化。
这一晚上啊,胡逸几乎就没合过眼。
第二天一大早,张老师按照约定来到工作室。
这个以前对AI音乐老是持怀疑态度的传统作曲家,现在都开始主动参与实验了。
他走进录音棚的时候,眼神里已经没有一开始那种抗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很复杂的好奇。
“我听说你们昨儿晚上改了不少东西啊?”张老师问道。
胡逸点了点头说:“我们正试着让AI明白‘为什么’呢。”两个人坐在钢琴前面,先让AI弄出一段基础的旋律框架来。这旋律简单又流畅,还有点未来那种感觉,不过就是少了点人情味儿。
张老师听了之后,沉思了一小会儿,接着就弹起了他改编后的版本。
在副歌的地方呢,他加进去了更多样的和声,还把主旋律稍微拖长了点儿,这样情绪就能有个沉淀的时间。
而且啊,他把歌词也给修改了一下,让句子更能让人有画面感,情感上也更有层次了。
“就这么着。”他说道,“音乐可不是什么干巴巴的数据,它是回忆,是故事,是藏在你心底某个地方的声音。”
最后弄好的这个作品呢,既有科技带来的那种精致感,又保留了人味儿。
再试听的时候,评分涨到了65%。虽然还没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过好歹能看到点希望了。
离展览开幕就剩下三天了,胡逸站在展区的正中间,仔仔细细地检查每一个小细节。
舞台的中间有个半透明的全息投影装置,这是用来展示AI实时分析音乐情绪的过程的;两边呢,是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把自己的声音片段传上去,然后AI马上就能生成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旋律。
他还专门弄了个“声音日记”的区域。
“我想让AI听到最真实的情绪。”他对助手这么说。“要是有个东西能把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声音都搞明白,那它能捣鼓出啥样的曲子来呢?”
助手一下子愣住了,没吭声。
胡逸咧咧嘴,接着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这就好比他在跟整个音乐圈儿喊话呢:机器哪懂什么爱呀,不过它倒是学会听声儿了。
而现在呢,他想让这机器听到更多人的事儿。
等到最后一块LEd屏装好了,天边都开始泛白了。
胡逸瞅着马上就要启用的展区,心里头突然就冒出来一股好久都没有过的冲动劲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