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后秦宗室将领姚详:粮尽孤城的荒诞与悲歌
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章 后秦宗室将领姚详:粮尽孤城的荒诞与悲歌,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绝?咏后秦镇北将军姚详》
空城弃甲月如钩,欲向长安粮秣休。
堪叹龙庭争鼎镬,寒光一道映降旒。
长安城的太极殿里,后秦皇帝姚兴正对着满桌告急文书唉声叹气,感觉脑袋比他那顶冕旒还重。为啥?家里几个宝贝儿子正上演着现实版“权力的游戏”,而且比电视剧还狗血。二儿子姚弼,在府邸里偷偷摸摸养了几千号死士,磨刀霍霍向皇位;其他儿子一看,好家伙,二哥要抢跑?那不行!纷纷打着“清君侧”、“勤王”的旗号起兵,长安城外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主要是喊杀声),热闹得跟赶集似的。就在这锅皇家亲情粥快熬糊的当口,一位名叫姚详的宗室将领,默默接过了皇帝递来的烫手山芋——去守杏城!他大概不会想到,自己领到的不是军令状,而是一张即将亲历帝国崩塌“前排观礼券”。
一、羌族将星:乱世里的“黄金配角”
姚详,这位爷可是根正苗红的“姚家班”成员。他是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亲哥哥姚襄的嫡孙,标准的羌族军事贵族出身,血管里流的可能不是血,是马奶酒和好战的基因。当公元394年,前秦最后一位硬汉皇帝苻登,带着他的“复仇者联盟”(其实就是前秦残部)像一阵复仇的西北风刮来时,年轻的姚详已经混到了“安远将军”兼“始平太守”的位置,在陇城(今甘肃秦安东北)蹲点。
那场决定性的“废桥之战”,姚详虽然没站c位(主角是名将尹纬),但也是妥妥的实力派男配。他配合尹纬构筑防线,像块坚韧的牛皮糖,死死拖住苻登的猛攻,为姚兴的主力部队赶来包饺子创造了黄金时间。这一仗,前秦彻底凉凉,后秦站稳了脚跟。姚详,功不可没!
然而,史书这玩意儿,就像个势利眼,主角光环永远照在皇帝和顶级谋臣猛将身上。姚详这种宗室实力派,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仿佛被史官按了“隐身键”,直到帝国摇摇欲坠的公元415年(东晋义熙十一年),他才再次被历史的聚光灯(虽然比较昏暗)捕捉到。
此时的姚兴,早已不复当年英明神武。北境那头被他亲手喂大的白眼狼——赫连勃勃,正带着他的“胡夏铁骑”在边境线上疯狂“刷经验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姚兴焦头烂额,环顾四周,靠谱的宗室大将要么在忙着内斗,要么已经躺平。得,就你了!姚详同志,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去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顶住!
姚详风尘仆仆赶到杏城这座黄土夯筑的边塞堡垒,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城外胡夏斥候嚣张的马蹄扬起的滚滚烟尘,以及城内守军一张张写满“绝望”俩字的脸。这开局,堪比“地狱难度”。
二、孤城绝境:一粒粟米引发的“血案”
杏城的日子,那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天。最大的问题?没饭辙!城里的粮仓肉眼可见地瘪了下去,姚详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赫连勃勃这厮打仗没啥花活,但“断粮道”这一招玩得贼溜,简直像在杏城周围织了一张无形的饥饿之网。
守军的日子过得有多惨?这么说吧:战马?早成了锅里的肉汤,飘着最后的肉香。树皮?那是上等食材,得刮得仔细点!草根?堪比山珍海味,挖到就是赚到。城头上巡逻的士兵,饿得扶着长矛直打晃,远远看去,像一排排营养不良的稻草人,风一吹就能倒。
“将军,长安…长安的援军…啥时候来啊?”副将饿得声音嘶哑,眼神里满是最后一丝期盼的火苗。
姚详望着南方那条空空如也、尘土都懒得飞扬的驿道,只能报以一声苦涩的干笑。他心里门儿清:长安城里,他那位皇帝叔叔姚兴,正被儿子们上演的“九子夺嫡·羌族特别版”搞得心力交瘁、血压飙升。姚弼在家养私兵磨刀;姚懿在蒲阪搞“监狱风云”,放囚犯当兵;姚洸在洛阳搞“军备竞赛”,口号喊得震天响。这帮龙子龙孙窝里斗的劲头,可比对付赫连勃勃这个外敌卖力多了!谁还记得杏城这个犄角旮旯里,还有一群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倒霉蛋在苦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