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解放乌克兰,二战那些事儿,钟离烟雨,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一回我们说到,苏联红军在1944年初的冬季,发动了凌厉的“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和“基洛夫格勒”两次突击战役,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狠狠地夹碎了德军在基辅突出部的防御。然而,这仅仅是苏军宏大冬季攻势的开胃菜。在德军的防线上,由于仓促的败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向东突出的囊形地带。在这个突出部里,还猬集着德军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部分主力。对于苏军而言,这既是一个威胁,更是一个已经伸进口袋里、等待被扎紧袋口的绝佳猎物。一场被后世称为“东线的斯大林格勒”的、教科书般的围歼战,即将上演。

在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河沿岸,这个巨大的囊形突出部,其中心正是科尔松-切尔卡塞地区。朱可夫、瓦图京和科涅夫,这三位苏军在乌克兰前线的顶级将领,共同策划了一场教科书般的钳形攻势,其目标,就是围歼这个突出部内的德军主力。

1944年1月24日,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由伊万·科涅夫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率先从突出部的南侧,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在长达数小时的、毁灭性的炮火急袭之后,苏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向着德军的防线,发起了潮水般的冲击。第二天,罗特米斯特洛夫指挥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如同烧红的刀子切黄油一般,从被步兵撕开的缺口中,高速楔入,直插德军的纵深。

德军的防线,在苏军的猛攻下,迅速崩溃。

1月26日,在北侧,由尼古拉·瓦图京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加入了战斗。克拉夫琴科指挥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北向南,发动了同样凶猛的突击。

1月28日,南北两路苏军的装甲矛头,在科尔松附近的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区,胜利会师。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就此形成。德军的第11军和第42军,总计约6万余人,被死死地围困在了这个被称为“科尔松-切尔卡塞口袋”的绝境之中。

包围圈内的德军,弹尽粮绝,伤员遍地,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他们惊呼,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袖珍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亲自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围歼这股敌人。苏军随即投入了27个师的庞大兵力,对包围圈,展开了反复的、向心式的猛攻。

然而,就在此时,老天爷,却给双方都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严冬开始解冻,乌克兰的黑土地,在雨雪的浸泡下,变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粘稠的泥泞海洋。这就是东线战场上,令所有装甲兵都闻之色变的“泥泞时节”。

坦克和重型火炮,在没膝的泥浆中,举步维艰,时常抛锚。后勤补给的卡车,更是寸步难行。双方的士兵,都在这片泥泞的炼狱中,苦苦挣扎。

面对主力被围的险恶局势,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心急如焚。他再次向希特勒请求,允许他进行战役层面的机动撤退,让包围圈内的部队,能够有机会突围。但这个理智的请求,再次被远在“狼穴”的、固执的独裁者,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曼施坦因只能在权限范围之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组织一场救援行动。他紧急调集了集团军群手中,仅存的几支装甲预备队——主要是汉斯·胡贝上将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麾下的第47和第3装甲军,命令他们从外部,对苏军的包围圈,实施两路夹击,试图撕开一个缺口,将被围的部队解救出来。

2月4日,德军的救援行动,开始了。然而,春季的泥泞,成为了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大量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深陷在泥淖之中,动弹不得,成了苏军反坦克炮的活靶子。德军的突击,进展极为缓慢。

2月8日,朱可夫元帅,向被围在“科尔松锅炉”中的德军,发出了郑重的劝降通告,但遭到了德军指挥官的拒绝。

在经过了近两周惨烈的消耗战之后,到2月中旬,德军的救援部队,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勉强推进到了离被围部队不远的雷利扬卡地区。

2月16日夜至17日凌晨,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被围德军的指挥官,威廉·施特默尔曼将军,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他下令,所有还能走得动的部队,集中所有力量,向着西南方向,发动一次决死突围,与胡贝的救援部队会合。

然而,苏军对此,早有准备。当德军的突围队伍,刚刚冲出阵地,迎接他们的,是早已等候多时的、由数百门火炮和机枪组成的、死亡的交叉火力网。在漆黑的雪夜中,曳光弹像一道道血红色的鞭子,疯狂地抽打着突围的人群。

这是一场毫无秩序的、地狱般的溃败。大部分德军士兵,在乱军之中,被苏军的炮火和机枪成片地屠杀。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成功地逃出了重围。而指挥这次突围的施特默尔曼将军本人,也在混战之中,中弹阵亡。

苏军在科尔松会战中,取得了完胜。据战后统计,被围的6万德军,超过半数被歼灭,约18,000人,在弹尽粮绝之后,被迫放下了武器,向红军投降。

科尔松口袋的覆灭,使得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北翼,彻底崩溃。而这次惨败,也彻底激怒了希特勒。1944年3月,他一纸令下,将他曾经最为倚重的两位沙场老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和A集团军群司令克莱斯特元帅,双双解职。由更崇尚“坚守不退”战术的莫德尔元帅和希特勒的嫡系费迪南德·舍纳尔,取而代之。

这位被西方军事史家誉为“战神”的曼施坦因,在东线战场上,那充满了智慧与悲剧色彩的最后闪光,就此黯然落幕。

科尔松会战的结束,以及泥泞季节的加剧,让德军高层,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普遍估计,苏军在经历了整个冬季的连续攻势之后,也已是强弩之末,前线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役行动了。

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决心和战略组织能力。事实上,一个规模更为宏大、也更为致命的春季总攻,正在泥泞的掩护下,秘密地筹划着。

斯大林下令,将苏联红军当时所拥有的全部六个坦克集团军,都秘密地调集到了乌克兰的各个方面军战线之上。同时,苏军还采取了周密的、大规模的佯动和无线电欺骗,成功地迷惑了德军的侦察。

不过在1944年2月29日,正当苏军在乌克兰中部合围德军的战役接近胜利之时,第1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员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大将,在一次视察部队途中,不幸遭遇意外。

那天,瓦图京乘坐吉普车,前往切尔卡塞方向的前线集群指挥所,途经维诺赫拉多夫地区(现乌克兰中部)。他的车队被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乌克兰起义军,UpA)突然伏击,瓦图京在枪战中身负重伤,腿部和髋部多处骨折。

这个乌克兰民族游击队是乌克兰境内的极端民族,觉得乌克兰应该独立,这个组织打德军,也打苏军。

由于当时战线前移迅速,交通与医疗条件都极为有限,瓦图京被紧急送往基辅治疗。然而深部枪伤导致了严重感染。经过40多天的抢救,他仍未能脱离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在无职转生中寻找邂逅吗?

去病弃疾辞忧的崔辞忧

断亲嫁山野糙汉,被夫家宠成宝

横舟自渡

寒门崛起:从山村打猎养娇妻开始

夫子

开局大日真经,校花女鬼被炼化

牛气冲天

女儿身暴露后,同窗们夜夜难眠

见糖

直播通万界,给穿越的家人们送福利!

何事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