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叶的小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7章 接圣旨辽东点将 拜将台兵发大唐,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观一叶的小五,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霍无忌采纳张仪之策,定下“远交近攻,先灭燕晋,再图中原”的宏图。刘伯温等人虽认可此略可行,却仍存忧虑:以藩王之身攻伐大夏属国,终究师出无名,恐遭天下人非议,更将引发夏国内部激烈争议。

姚广孝拨动佛珠,沉声道:“张仪有句话切中要害——若大夏始终不乱,难道我辽东便要永世枯等?坐待时机,终究太过被动!”

陈平颔首补充:“京中密报,陛下龙体日渐衰颓,恐时日无多。若太子顺利继位,我等再难寻得起事良机。”

刘伯温眉头深锁,忽问:“魏公公如今可还在宫中?”

姚广孝手中佛珠一顿,合十道:“自白莲教覆灭,魏忠贤便杳无踪迹。普天之下,恐唯有老太君能联络此人了。”

刘伯温深吸一气,目光灼灼:“辽东兵精粮足,王爷胸怀天下。当此风云际会之时,我等谋臣当为王爷廓清前路!”

姚广孝肃然:“此事关乎国运,须慎之又慎。”

“自然。”刘伯温决然道,“我即日返京面见老太君。”

陈平迟疑:“是否先行禀报王爷?”

刘伯温朗笑:“既为王爷谋臣,自当体察主上深意,为其扫除隐忧!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姚广孝点头:“需得太君首肯。若计成,便可推动靖王行事。”

刘伯温成竹在胸:“靖王麾下有袁拱策应。一切依计而行!”

三人密议既定,次日刘伯温便以“省亲”之名奔赴京城。霍无忌欣然允准,遣精兵护送,更备下厚礼赠与老太君及王府众妃。

此后月余,霍无忌厉兵秣马,全力备战燕晋。韩信亦被调入军营,与诸将切磋磨合。

然未及辽东有所动作,一道鎏金圣旨骤降王府:

“敕令镇东王霍无忌即刻发兵入唐,助唐王平定叛乱!”

原来秦王李世民征讨藩镇未果,反激起安禄山、史思明、刘武周、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罗艺等十八路反王并起!吴、蜀、东汉三国更趁机侵吞唐土。唐王李隆基焦头烂额,只得向盟国大夏求援。燕、晋二国已应诏出兵,夏太子与朝臣议定,特遣镇东王率军助阵。

霍无忌接旨冷笑:“又是唐国?黄巢之乱血痕未干,他李二凤竟连自家后院都镇不住了?”

姚广孝捻珠解析:“唐廷奢靡积弊,门阀贵族只知享乐,不顾民间疾苦,唐王李隆基强纳儿媳杨玉环,更失天下人心。为搏美人一笑竟要千里送荔枝,劳民伤财,加之藩镇军阀拥兵自重,内忧外患交迫,焉能不乱?”

霍无忌蹙眉:“如此岂不坏我燕晋大计?”

“王爷,此乃天赐良机!”张仪抚掌大笑,“我军正可借‘助唐平叛’之名,假道燕晋,直入中原!凡我军‘收复’之城池——”他眼中精光一闪,“尽插辽东旌旗!待战事终了,唐国必元气大伤,再难与我争雄。至于燕晋二国…”张仪意味深长道,“既允我军过境,驻兵‘协防’亦是情理之中!”

姚广孝击节称妙:“好一招借道伐虢,鸠占鹊巢!”

霍无忌豁然起身,声震殿宇:“传令!明日拜将台点兵——剑指中原!”

翌日,霍无忌在校场登台拜将,但见旌旗招展,三军威武,众将士盔甲鲜明,刀枪林立,几年的休养辽东已是甲士百万,上将千员!

一听说能打仗出征,刘裕,柴荣等人连夜写了请缨书,生怕轮不到自己!

霍无忌黑袍玄甲端坐上位,典韦,许褚持戟拿斧立于身后,左手一排乃是辽东四上将,廉颇,李靖,韦睿,常遇春!右手边乃是文臣谋士,魏征,张仪,姚广孝,陈平,郭嘉,贾诩,庞统等人!

前方军阵第一排,薛仁贵,杨再兴,萧摩诃,张须陀,李嗣业,夏鲁奇,曲出律,刘裕,柴荣,司马懿,彭越!

第二排,李元霸,李存孝,宇文成都,吕布,卢俊义,林冲,花荣,呼延灼,关胜,魏延,董平,张清,史文恭,武松,鲁智深,秦明,索超,杨志,史进,徐宁等人!

第三排,侯景,高欢,朱温,陈友谅,姚苌,陈霸先,孙立,李应,杨雄,石秀,郭盛,吕方,章邯,赵括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兰若寺小妖

记忆狙击

流浪的军刀

盗墓组建749

用户25941418

那个剑修,来自合欢宗

水月了

我能变尘埃

沽酒趁年华

濯玉劫:反派仙君他始乱终弃了吗

夏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