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向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损兵多少?,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姜向春,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禁军若出钱便可免去训练,所以许多禁军士兵投身其他营生谋利,真正能作战者寥寥无几。”

这些情况百官皆知,就连赵佶也十分清楚,但他认为天下太平,禁军从事营生也能增加赋税,便于修建宫殿,因此未曾干预。

此刻李纲将高俅贬得一无是处,赵佶心中颇感尴尬,毕竟高俅是他提拔的心腹。

张邦昌严肃发问:“如此禁军能否守护东京?”

李纲答道:“即便禁军战力不足,凭借东京坚城,只需召集部分壮丁协助守卫,梁山贼寇也绝难得逞。”

张邦昌听后冷笑:“仅靠壮丁守城?李大人这是视军国大事如儿戏,不顾陛下安危吗?”

李纲急忙对赵佶道:“陛下明察!微臣以为西北形势尚佳,不宜轻言放弃。

梁山贼寇虽距京城较近,但威胁并不严重。”

赵佶闻言,陷入沉思。

此次十五万大军溃败,梁山贼军得以长驱直入,直逼东京城下。

即便那些贼寇未能攻陷东京城,仅凭他们所过之处造成的城乡破坏和士绅损失,就足以让朝廷颜面扫地。

赵佶虽行事荒唐,却深知京畿与山东乃国家根基所在。

尽管江南与东南的财富早已超过北方,但大宋的核心力量仍集中在北方,从赵家军力分布即可看出端倪。

然而眼下,京畿禁军与河北禁军皆难以迎敌,梁山贼寇声势浩大,赵佶只能寄希望于西军。

若贼寇真攻至东京城下,一旦失守,这座经营百年的帝都将会沦陷。

即便事后收复,赵佶苦心营造的宫苑楼台恐怕也将毁于一旦。

想到这些,身为文人的赵佶决意行动。

他无法忍受耗费无数心血设计的园林宫阙毁于一旦,哪怕只是部分损毁,对他而言也是无法承受的艺术损失。

况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般隐患让赵佶夜不安枕。

他轻叹一声,对童贯下令暂停对西夏的战事,另派一名干练大臣赴西北议和,以调集西军入关平乱。

宿元景听后奏道:“陛下,此次议和必然耗时,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

而梁山贼寇现已逼近广济军,若沿水路行军,不过数日便可抵达东京。

若西军未及入关,贼寇可能已进逼城下。”

“在此期间,必须设法稳住贼寇。”

赵佶听到宿元景的话,目光如炬,冷声道:“宿爱卿,此话怎讲?”

宿元景虽感压力,仍硬着头皮答道:“陛下明察!贼寇占据胶东,已有数万兵力,非精锐部队难以应对。

我忧心的是,若西军调来前,贼寇北进河北或南下淮南,必会引发更大 ** ,大宋江山危矣。”

赵佶深吸一口气,心中忧虑之事果然成真。

胶东已被贼寇占据,他此刻最期盼的是西军入关前,这些贼寇能够暂时停留在胶东。

否则一旦如黄巢般四处流窜,整个天下将陷入动荡之中。

赵佶虽已猜到宿元景的想法,仍开口问道:“宿爱卿,有何妙策?”

宿元景答道:“俗话说‘欲擒故纵’,徐贼现为山东节度使,陛下不如先示以恩慈,再次颁布招安诏书,封其为节度使。”

“陛下英明,此乃缓兵之计。

在西军入关前,以此安抚贼寇,遏制其野心,使其不致四处流窜,避免局势恶化。”

翰林学士李邦彦听后立即奏道:“不可!以往朝廷招安,贼寇不仅扣押使者,撕毁诏书,更视朝廷为无物。”

“此后他们劫掠州县,杀害官兵,就连高太尉亦遭毒手,如此罪行累累的匪徒,怎能再招安?”

张邦昌附和道:“即便陛下下旨招安,梁山贼寇恐也不会接受,反而可能借机诋毁朝廷。

臣认为此事绝不可行。”

宿元景忙补充道:“陛下,梁山贼众素来桀骜不驯,且擅长蛊惑人心。

此前击败高太尉大军后,便自称有十万兵力。”

“如今又击溃十余万大军,其势力定然更强,这种野心勃勃之人,难保不会觊觎京师。”

“西军短时间内难以回返,目前只能暂且安抚贼寇,此为权宜之策。

待西军归来后再行剿灭。”

张、李二人听罢心中忐忑,亦担忧梁山贼众来袭,于是不再反对宿元景的意见。

赵佶此时亦犹豫不定,忽见一人悄然入殿,正是王黼。

赵佶当即问:“王少宰,你有何见解?”

王黼自任要职后愈发骄纵,常常踩点到场,仿佛百官皆需等待他一样。

不想今日早朝竟提前举行,迟到者只能在外等候,不敢擅入。

王黼本想趁赵佶不留意时悄然入内,却还是被察觉了。

之前众人的交谈,他听到了大半,这时进言道:“臣认为,下旨招安并无不可,即便梁山贼寇不接受,也能拖延其行动。”

“若他们同意招安,可将其调遣去剿灭其他贼寇,之后再行封赏,将来还可派他们去攻打辽国。”

王黼直言不讳,众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招安后会利用梁山贼寇作为工具。

宿元景先前也曾提及此法,但当时高俅刚死,赵佶正愤怒,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

如今局势不同,贼寇已逼近京城,赵佶不得不重新考量。

沉默片刻后,赵佶开口:“若降旨招安,使贼寇安定下来,不失为一计。”

“只是上次招安时他们已拒绝,这次恐怕同样不会理会。

若再次失败,朝廷的颜面何存?”

想到大宋主动招安却被轻视,赵佶心中甚是郁结。

陈宗善启奏道:“陛下,上次我去招安时,蔡京和高俅各自派了个随从,他们从中挑拨,甚至冒犯了徐悟锋,这才导致失败。”

“若陛下以礼相待,并许以重禄,贼寇定会答应。”

听闻此言,赵佶脸色骤变,斥责道:“既然如此,为何你不早说?”

“微臣有罪!”陈宗善赶紧跪下。

“罢了,你起来吧!”

赵佶挥了挥手,他明白其中缘由,必是蔡京、高俅从中作梗。

如今蔡京已罢相,高俅亦丧命,追究也无意义。

随即赵佶对宿元景说道:“既然招安是你提出的,这次便由你去一趟吧。”

宿元景应道:“臣遵旨!”

这时,王黼又提议:“陛下,王师中、赵明诚之前丢失城池,不如让二人同往,也算弥补过错。”

赵佶点头同意:“好,就这么办。”

……

此次招安,与往常截然不同。

上一次名义上是招安,但在朝廷君臣心中,更像是一种恩赐。

你们梁山不过是觊觎富贵罢了,如今我将富贵送来,你们若肯放下武器,便可安稳享受;否则,后果自负。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短短半年间,梁山接连击溃高俅、蔡攸,以数十万大军将朝廷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大宋朝廷的颜面几乎尽失。

先前几次围剿失败后,梁山手上已有数十万败兵。

蔡攸刚回东京,招安的提议还未正式提出,东京城内便已流传着大军惨败的噩耗。

这次十五万大军里,六万多人是从京畿各地临时抽调的,不少甚至来自东京本地。

消息传至东京,城中笼罩在哀伤之中,虽未家家户户披麻戴孝,但悲戚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悲伤,自然有人欢喜。

燕青与乐和对此十分高兴。

他们深知,朝廷短期内难以再次集结足够的兵力,而那时梁山早已在京东稳固根基。

燕青与乐和抵达东京数月,乐和公开经营一家酒楼,而王定六则负责辅助管理。

燕青则隐藏身份,通过张三等人的协助,招募了许多手下,收集东京城内的情报,同时悄然影响城中权贵。

这日,燕青骑着快马,带着两名随从,离开了东京城,前往城外的安仁村。

他事先已派人查明具 ** 置,来到一处宅院门前,示意随从上前敲门。

片刻后,宅院大门打开,一位老仆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燕青一番,随即行礼问道:“敢问这位官人尊姓大名,来访何事?”

燕青抱拳答道:“在下姓燕,特来拜会闻大公子。”

老仆听罢,请燕青入内,并立刻前去通报。

不消多久,闻汝明便走出厅堂,见燕青仪表不俗,忙拱手相迎:“不知燕兄今日光临寒舍,所为何事?”

燕青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闻汝明,说道:“这是家父亲笔所书,烦请公子过目。”

闻汝明神色微变,父亲随军出征后传来的败报让他和母亲焦虑不已,日夜担忧父亲安危。

此刻忽闻有家书到来,心中既惊且喜。

闻汝明忙接过书信,拆开一看,确是父亲手迹,再读内容,却让他顿时陷入沉思。

信中提到,梁山首领对其父才能颇为赏识,父亲也欣然归顺了徐悟锋,其他节度使亦随之降服。

此信送来之意,无非是让全家前去团聚。

闻汝明虽对朝廷本就心存芥蒂,但未生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恶雌肥丑胖,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

言尽书

港综之江湖

作者陈然

仵作生香

秃头蘑菇

从底层崛起,我要这世界低头

四象宫的艾尔伊洛

扬了全家骨灰后,疯批医妃权倾朝野了

迷魂

一个俗人的无限之旅

贝阿朵的烟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