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一集:骊山陵寝,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骊山陵下的悲歌》
第一章:陵寝之始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这位年少的君主,眼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与雄心。彼时的秦国,已经在历代先王的励精图治下日益强盛,虎视眈眈地望着天下诸侯。
随着时光的流转,嬴政逐步铲除了朝中的异己,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而在这霸业推进的过程中,嬴政心中也悄然萌生出一个念头,那便是为自己修建一座足以匹配千古一帝身份的陵寝。
于是,在他的一声令下,无数的工匠、劳力被征集到了骊山脚下。那原本宁静的地方,瞬间变得喧闹嘈杂起来。督造的官员们拿着图纸,神情严肃地指挥着众人,开始规划这浩大工程的最初轮廓。
李斯等一众大臣虽觉得此时大兴土木或许有些操之过急,但见秦王心意已决,也只能尽力配合,去各地挑选能工巧匠,以保证陵寝的修建能达到秦王心中的高标准。
第二章:百姓之苦
消息很快传遍了秦国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那些靠近骊山的郡县。官吏们挨家挨户地宣读着秦王的诏令,说是征召劳力去为大秦做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可百姓们心里明白,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故乡。
在一个叫阳平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陈大牛的庄稼汉,他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靠他耕种那几亩薄田维持。当官兵来到他家,告知他要去骊山服役时,陈大牛的脸瞬间变得煞白。
“官爷,我这一走,家里老小可咋办啊,求求您通融通融吧。”陈大牛苦苦哀求着。
那官兵却面无表情地说道:“这是秦王的命令,谁敢违抗?莫要啰嗦了,赶紧收拾收拾,明日便随队伍出发。”
大牛无奈,只得含着泪告别家人,踏上了那未知的路途。一路上,像他这样的百姓数不胜数,大家背着简单的行囊,满脸都是愁苦与无奈,彼此间偶尔交谈几句,也都是对未来的担忧。
而到了骊山工地后,他们才真正见识到了工程的艰苦。每日天不亮就要起床劳作,一直到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收工。搬运巨石、开凿山体,稍有不慎就会受伤,可监工们却丝毫不留情面,只要动作稍慢,便是一顿鞭打。
第三章:陵寝初现
时光在百姓们的汗水与血泪中悄然流逝,几年过去了,骊山陵寝的雏形渐渐显现出来。那高大的封土堆,犹如一座小山般耸立着,彰显着秦王的威严。
陵寝的入口处,被雕琢得极为精美,巨大的石门上刻满了神秘的符文与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走进内部,通道错综复杂,一条主道延伸进去,两旁又分出了许多支道,宛如一座地下迷宫。
工匠们在里面精心打造着各个墓室,有的墓室用来放置棺椁,有的则是用来存放陪葬品。说到陪葬品,那可都是从各地搜刮而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玉器、古玩字画,应有尽有。
负责陵寝整体设计的工匠赵师傅,看着这渐渐成形的工程,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一方面惊叹于自己参与打造的这座地下宫殿的宏伟壮丽,可另一方面,看着周围那些日益疲惫、身形消瘦的百姓们,又满心愧疚。
“这等奢华,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也不知天下百姓还要为此受苦多久。”赵师傅暗自叹息着。
第四章:矛盾渐生
随着修建骊山陵寝的工程不断推进,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对秦国各地的影响也愈发明显。
农田里,因为大量青壮劳力被征走,许多土地都荒芜了,粮食产量锐减。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饥荒的迹象,百姓们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去挖野菜、啃树皮,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人间惨状。
而秦朝的赋税却并没有因为百姓的困苦而减少,各级官吏为了完成征收任务,更是变本加厉地逼迫百姓,使得民怨沸腾。
在楚国故地,有一个名叫项梁的人,本就是楚国贵族后裔,看到秦朝如此苛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他开始暗中联络一些同样对秦朝不满的豪杰之士,准备等待时机,揭竿而起。
“这嬴政,为了一己私欲,大兴土木,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如此暴秦,怎能长久!”项梁愤慨地对身边的项羽说道。
项羽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怒火:“叔父,待我日后定要率大军踏平这秦朝,让天下百姓不再受苦。”
第五章:工程加急
可秦王嬴政却似乎并未察觉到民间日益汹涌的暗流,他一心只想着让自己的陵寝更加完美,更加壮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