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有人离世
一天一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有人离世,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一天一万,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着卫暮芸从外边再回来,就看到秦裕已经吃完了刚才那个梨子,
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
本来没有打扰秦裕思考的打算,直到秦裕突然发问,
卫暮芸才顿住了动作,然后又愣了一下。
她不知道秦裕教授为什么突然问这样一个问题,只能够认真地思考过后,谨慎地回答道,
“秦教授,您还很年轻。五十岁的年纪,在这个年代都还没有彻底进入到中年。评价您一生的成就似乎有些太早了?”
“我相信,很多人也相信,在未来,秦教授您还会做出更多的突破性成果。”
对于这段话,秦裕笑了笑,也没有说话。
卫暮芸看着秦裕,想了想过后,再补充说道,
“当然,要是就从现在来说,秦教授你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本世纪以来,甚至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生命科学领域学者。您所做出的绝大多数成就,是大多数杰出科学家一生都未必能够追逐到的目标。如果真得要找一个词概括您的成就的话,我想,您应该是一个巨人,伟人,一个科学界,生命科学领域的巨人。”
卫暮芸发自内心地说道。
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对于秦裕的印象。
秦裕听着这段话,再笑了笑。
“秦裕教授,我能知道,你为什么突然这个吗?”
“没什么,五十岁了,回顾下过去吧。”
问这个,
当然是秦裕感觉,他该考虑一下在这一世退场的问题了。
或者再直白一点。
这一世,活了五十年,秦裕就感觉自己有点‘活腻了’。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有极其漫长的时间,
别人可能害怕死亡靠近,
而他很清楚,几十年过去,他实际上没有朝死亡靠近过一步。
也知道,自己未来还会有更加精彩,更加不同的人生体验,
而现在,作为一名天才生物学家,人类延寿技术之父的身份,对于他的束缚实在是太多。
准确说,不是活腻了,只是对继续现在这个身份的生活,有点活腻了。
在人类延寿技术之父,人体繁育装置之父这个身份下,
虽然才过去几十年,但秦裕做得事情也已经够多了。
而对于自己这一世的‘退场方式’,
秦裕还是选择了‘自然衰老死亡’。
一些恶趣味的想法,虽然有意思,但不管是哪种,似乎都会造成整个世界的混乱。
对于秦裕来说,可以接受这个世界有一些混乱,但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制造混乱。
自然衰老‘死亡’的话,正好。
在这‘衰老死亡’的过程中,他正好还能够再做一些事情。
做一些安排,顺便写一本书?
“卫助理,帮我记录一下和通知安排一下吧。说起来,我还一直挂着一个教授的头衔,这么多年也没有正经教过学生。这一两年,我也带几个学生吧。”
秦裕这时候开口,再对卫暮芸说道。
卫暮芸又再愣了一下,
今天她愣神的情况似乎有些多了,实在是秦裕的话出乎她的预料。
秦教授要收学生了?
要不是知道自己不合适,她都想要问问她能不能当秦裕的学生了。
毫不夸张的说,以此刻秦裕的成就,如果能够成为秦裕的学生,这件事情本身都足够写进一个人的墓志铭了。
“我记得,社会集体抚养的小孩,第一批今年差不多也二十岁了吧?在初步筛选的时候,可以稍微多注意一下。”
“行,我知道了,秦教授。”
反应过来的卫暮芸连忙点头应了下来。
……
当然,
在秦裕五十岁这一年,他也没有真得立刻就招收一个学生。
对于秦裕来说,这不是什么着急的事情,有合适的,就顺便教一教,带一带,没有合适的就拉倒。
倒是,从这一年开始,
秦裕就开始撰写一本书,
就叫“生命科学”,
算是一本学术专着。
就如同011研究所的一众研究员们先前所说,
在生命科学领域整个领域都站在一个高屋建瓴位置的秦裕,挺适合教学生的。
而也如同学界所说,其实此刻011研究所的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学界都有领先到断代了。
那正好,天才生物学家秦裕在退场前,也就给这个世界多留下一点东西吧。
给生命科学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这实际上,说起来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其实未必比先前秦裕做出的那些具体研究成果更低。
而且,可能这个世界上,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其他比他更合适做这件事情的人了。
虽然仅几十年时间,
但秦裕的‘超级大脑’,让他几乎掌握了生命科学领域各个分支的所有已知知识,
而且,从2611延寿针剂,到裕类菌的诞生,重力保护液的诞生,其实都意味着,秦裕再已有的知识边界外,已经再往前拓宽了不少。
这本学术专着,写出来的之后,或许能够刷新一下学界对于生命科学的整体认知。
过去秦裕踩着前人的肩膀上做研究,
以后,也让后人踩踩他的肩膀嘛。
当然,
对于这本学术专着的撰写,秦裕也没有太着急。
毕竟,就如同卫暮芸所说,这一年他才五十岁,这一世也还有许多时间。
他也还没有完全脱离研究工作,此后的这些年,必然还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发现诞生。
对于秦裕来说,就慢慢写吧。
什么时候想要把这本学术专着扔出去的时候,就抛出去好了。
……
60年。
秦裕申请在负熵研究院中,再增加两个研究所,
一个材料研究所,一个地质研究所。
在退场之前,秦裕肯定是要将这个贯穿始终的负熵研究院的‘雏形’搭建起来。
而对于秦裕的请求,没有什么意外,上面就直接答应了。
因为本质上,其实不会因此损失什么。
负熵研究院要从事的研究项目,本身就是华国需要推进的一些研究项目。
只不过,在负熵研究院内,因为负熵研究院的成立理念问题,有些倾向性而已。
就像是负熵研究院的地质研究所,可能会重点研究地质灾难,长期的目标肯定是发现和掌握地质灾难的规律。
材料研究所的话,就是字面意思。
只不过,在现阶段,负熵研究院的材料研究团队,主要是将和011研究所配合,进行生物类材料的研究。
然后是,
64年,
这一年,有一个秦裕熟悉的人,离世了。
这个人就是秦裕的研究生导师,陈安民教授。
作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使用2611延寿针剂的人,
陈安民教授的寿命比前2611延寿针剂普及时代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更长,
但终究还是走到了寿命的尽头。
在陈安民教授离世之前,秦裕也去看望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