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临门一脚的可控核聚变
一天一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临门一脚的可控核聚变,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一天一万,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能源技术本身也可以尝试研究。
这两个方向中,秦裕肯定还是优先于能源技术本身。
不过,即便是能源技术本身的研究上,
也不需要由秦裕来解决所有问题。
……
273年。
负熵研究院向上申请,时隔多年,再新增了一个新的研究所,‘能动所’,
全称自然是‘能源及动力研究所’。
收到申请之后,
老领导到负熵研究院,和秦裕交流了下之后,就同意了能源动力研究所的设立。
并且在上面的协调下,负熵研究院本身越来越广泛传播的威名下,
能源动力研究所很快就充实了起来。
当然,
秦裕也没有想法从头开始可控聚变技术的研究。
所以,自然而然的,能源动力研究所选择和此前负责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项目团队进行了合作,
共同推进关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商用化的研究。
对于能源动力研究所的合作,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原本的项目研究团队也没有什么意见。
因为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本身就不是某一个研究所,或者某一个研究团队单独的项目。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整个华国范围内,有着若干个研究所,若干个研究团队共同参与,各自负责不同的模块,不同的系统。
甚至历时这么多年,都已经不知道经历过多少研究人员来来往往了。
自然对于一个新的研究单位的加入,没有什么意见。
此外,负熵研究院的威名在外,
虽然能源动力研究所新成立,但有秦裕院士直接参与,这本身就足够给人信心了。
而且,在这儿之前,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研究项目中不少研究团队,本身就有些期待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中的应用,
在不少研究团队来看,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推进到目前这个程度,距离商业化就差一步之遥,
实际上许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主要难题可能还是在控制系统上,
对等离子体湍流的有效约束和控制上。
而对于控制系统,整体系统上的研究,
强人工智能之父怎么看也是有些专业对口的。
当然,
除此之外也是,
在通用人工智能之后,碳基芯片之后,
人们对于秦裕院士,对于负熵研究院的信心都着实有些盲目了。
至少,在知道秦裕院士可能要参与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研究过后,
比起疑虑,人们期待的更多。
……
通用人工智能,的确是能够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中发挥作用。
本质上,整个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也是一个运行的,可控制的机械。
只是比大多数智能机械都更加复杂一些。
而恰好,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就能够胜任这种复杂系统的协作任务。
所以,在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加入到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过后,
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秦裕的主导下,和信息去噪研究所进行了合作,
在秦裕的带领下,为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引入了强人工智能的控制。
为此,为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再建造了一个比较小规模的算力塔。
强人工智能控制引入之后,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再进行了一次运行,
在明明多了一个算力塔耗能的情况下,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在新一次的运行中,
q值反倒是大幅度提升了。
由此,
秦裕以能动研究所的名义,联系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其他研究团队过后,
向上提议,再新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
进一步增加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q值。
按修正了控制系统之后的情况计算,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进一步放大规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q值是能够满足商业化要求的。
如果是过往的,
建造一座秦裕提议的,如此规模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压力必然是很大的。
但此刻,
智能时代,生产力的暴增,让这一切有了可能。
自然而然的,
上面同意了能动所以及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这个申请。
……
而在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研究之外,
能源动力研究所,其他相关研究团队,也在做着电推进引擎的预研。
对于地月往来,以及未来其他方向的星际航行技术,
秦裕直接放弃了传统的化学火箭方向,
因为显而易见的,化学火箭方向即便是还没有走到头,也走不远了。
而对于能源方向的研究中,
太阳能发电的相关研究,
秦裕也没有完全放弃,
虽然自己参与的程度不高,但还是将设立了一个相关研究项目,交给了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偶尔,也会到材料研究所看看研究进度,同时,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
更多的时间里,秦裕肯定还是还在对可控核聚变研究本身上。
更准确的说,
是对氘氚聚变之后,更进一步‘氦3’聚变的研究和思考。
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的研究,在秦裕的视角里,
虽然新的,更大型的实验堆建设还没有完成,
但结果已经是注定的了。
但他所期望的,并不仅仅只是氘氚聚变,
最重要的,还是氦3聚变。
但氦3聚变不管是反应温度,还是约束难度,都要比氘氚聚变高上一个量级。
过去,许多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研究的积累,在氦3聚变上可能都需要推倒重来。
如果无法在材料学上短期做出突破的话,
他就需要考虑,对运转在反应堆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实现更精细精巧的控制,
最好是,能够在目前的基础上,更加深程度的洞悉湍流的本质,
以完成对它更好的控制。
……
274年。
在负熵研究院的参与下,在这个智能时代,
新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建造起来,是很快的。
在确定选址,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以及其他相应研究团队,共同拿出新的实验堆设计方案过后,
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自然能够拿着设计方案,
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寻找能够完成某一部分生产的智能工厂,直接进行生产。
对于需要构建新生产线的装置,也能够及时调动相关智能机械,进行新的生产线的架构。
而考虑到能动所的位置,
这座新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
最终选址自然还是在陵川市附近。
而这短短一年里,
如果说原本人们对于秦裕院士的期待还主要是在控制系统上的话,
那此刻,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对于秦裕院士能够负责整个实验堆系统中哪个部分都不奇怪了。
秦裕院士的知识量,能够横跨的领域,就跟探不到底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