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我们将继续朝着宇宙奋进
一天一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我们将继续朝着宇宙奋进,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一天一万,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星最近的时候也超过四千万公里。
小行星带在火星轨道更外围,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距离地球超过两个天文单位,也就是三亿多公里。
以目前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电推进飞船,即便是能够在更远距离的航行时,实现更加长时间的加速,而达到更高的极限速度。
加上减速和加速过程,从地月系统到火星也需要超过半个月时间,来回一趟需要一个月。
到金星,到小行星带,情况也是一样。
其他问题,对于此刻已经完全踏入一级文明完全体状态,并正朝着二级文明发起冲锋的人类文明来说都是能够克服的。
但这个航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暂时显然没有办法解决。
只能够尽可能建造更多一些用于这些区域地球之间往来的飞船,减少这个距离上的问题,
对于人类文明接下来的,火星,金星,小行星带开发计划的影响。
对于火星开发建设。
负熵研究院制定的规划中,采用的策略,和对月面开发建设时差不多。
第一批多艘祝融号飞船上,搭载着的,基本就是用于火星表面资源勘探开采的智能机械,
从对火星表面的资源开采开始,之后再是建造智能工业,对火星表面资源进行直接加工,再是搭建智能工业体系中其他智能生产产业,
到最后,才是直接利用大部分火星上本身的资源,构建火星城市。
而对金星和小行星带的开发建设策略,则是稍有些不同。
小行星带在负熵研究院的规划中,将主要是针对小行星带中一些资源物质富裕地带的智能机械开采和智能工业加工,
同时可能会建立几个小行星带范围内的远程智能科考站,由到时候火星的常驻研究人员使用和负责。
而金星的话,由于金星表面的环境有些过于恶劣了。
所以在负熵研究院的计划中,金星表面暂时并没有建设金星地面城市的计划,后期或许会有,
但目前,依旧是专注于对于金星资源,利用大批量相关智能机械进行开采,以及在金星同步轨道的位置,建设一个智能工业区,用来进行开采资源的初加工和再加工。
……
然后,再次年。
在人类文明持续推进着对火星,以及对金星,小行星带的开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
人联再调整了先前放缓了的人类文明人口增长计划。
“人联,负熵研究院宣布。”
“将调整目前的文明人口增长计划,将增加社养局的规模,并在月面新增社养局相关机构和设施。”
“按新的人类文明人口增长计划,三十年内,人联内,人口总数将至少突破到一百亿人。”
“同时,就在今年内,我们将迎来,首批在月面社养局诞生的新生儿。”
在此前,
月面上各城市内,加起来的总常驻人数虽然是突破了千万,
但这些都是从地面各巨型城市内,自愿迁移到月面的人员。
各月面城市内,直到这一年之前,都是没有‘土生土长’的居民的。
但随着,负熵研究院经秦裕先前的决定,明确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大幅度增加人类文明的种群基数,孕育更多的能够从事前沿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以加快人类文明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发展。
此刻,这一件事情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
不过,
对于负熵研究院和人联公布的这条消息,
大众范围内,绝大多数人们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主要也是因为,
不管是人类文明的总人口增加计划调整成什么样,
这份计划的执行,也不需要他们去付出什么。
新增人口的培养,自然有社养局和人联去负责。
而本来,这个时代的人们之间,生存从来不是什么问题,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人类文明的总人口增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
绝大多数人们,对于这个人口新增计划的再调整,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再多一点吧,我觉得每年新增个五六亿的,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我只希望,这批孩子里,能多一些天才……我还期望着出一些天才研究员,能够对我和大多数的生活再带来一些改变就太好了。”
“咱们这算是在抽卡吗?只要每年新增的人口更多,总能够抽出超级天才出来……你们说,有没有可能,再抽出一个像秦裕院士这样的……”
“……不是,上面的人,你睡清醒了没有……秦裕院士这样的人,古往今来也就出现这么一个。”
“你把秦裕教授放在什么位置了?”
“秦裕教授是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生命科学家,而秦裕院士,是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研工作者!没有之一……”
“不是,秦裕教授和秦裕院士也能够拿出来比一比?这有什么好比较的……他们两位都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我们文明的整体面貌。”
“……偷偷说一句,我有时候都感觉,秦裕院士的诞生,就像是宇宙给咱们人类文明开了一个挂……”
“说偏了,说偏了啊……我在月面生活了这么多年了,除了地面来游学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月面城市里有其他孩子……孩子就是希望啊?今年会在月面出生多少孩子?”
……
这一年,在月面各月面城市,社养局的月面分部内,
由人体繁育装置,总共出生了五百万人,
这个数字,已经赶得上,人体繁育装置最开始普及时,整个华国范围内,一年从人体繁育装置中出生的孩子数量。
从此,
月面城市内,除了来自于地球的人员迁移,带来的人口增长,也再增加了一个人口增长的来源。
从很多层面,
这件事情对于人类文明在月面的各月面城市,意义都是特殊的。
当在月面社养局出生的第一个孩子诞生时,秦裕也就在月面城市的社养局内,
负责月面社养局运转的智能双足机器人,将月面出生的第一个孩子,放在了秦裕的怀里,让秦裕这位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看了看,
这一刻的画面,
对于秦裕来说,
和曾经人体繁育装置首次诞生时,首次有孩子从人体繁育装置中诞生的情形仿佛。
两幅情景,仿佛跨越数百年的时光,又重叠在了一起,让秦裕都多少有些恍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