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烽火幽云,宋金变局
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烽火幽云,宋金变局,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我心依然1326,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风呼啸,残阳如血,洒在宋金对峙的旷野之上。
金兵的营帐绵延数里,却难掩其内部的焦虑与急迫。
数月来,与那赵翊的交锋,让这些惯于驰骋草原的勇士们锐气受挫。
每一次短兵相接,宋军在赵翊的指挥下,总能觅得生机,或设伏于山林,或以强弩御敌,金兵虽勇猛,却胜少败多,折损了不少人马。
远在上京的金主,端坐于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把玩着手中的玉笏,心中却如火焚烧。
刚吞下大辽广袤无垠的土地,像是吞下了一块滚烫的肥肉,咽不下又吐不出。
金人举国上下不过数百万人口,能战之士区区几十万,撒在那新占的辽阔疆域,如盐入沙海,踪迹难寻。
各部落忙着争抢财物、划分牧场,新附的辽民又时时蠢蠢欲动,这后方的根基未稳,消化之难远超想象。
可那大宋,在金人眼中本是肥羊,如今虽有赵翊这根硬刺,金主却仍笃定能逼其就范。
想当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手灭辽,事成之后幽云十六州归宋,那是金主瞧着大宋富硕,疆域广袤,人口众多,以为是个能并肩的强手,才许下这瓜分的诺言。
彼时,幽云之地于宋人而言,是魂牵梦萦的故土,自石敬瑭割让出去,已历经百年,多少仁人志士盼着光复。
宋廷听闻金人意动,朝堂上下仿若看到了重塑山河的曙光,倾尽国力,集精锐之师,欲在这场灭辽之战中一展雄风。
怎奈现实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辽军虽被金军打得节节败退,却仍有残部与宋军遭遇。
宋之几十万精锐,浩浩荡荡开赴前线,本以为能势如破竹,谁料想在白沟河畔,几千辽兵的溃军竟如入无人之境。宋军阵列松散,指挥不一,将不识兵,兵不知将,一触即溃。战马嘶鸣,士卒奔逃,粮草辎重丢了一路,哪里还有半分精锐的模样。
那场面,让躲在暗处观察的金兵斥候看得目瞪口呆,随后嗤笑连连,急报传至金主耳中,金主大惊之余,顿起轻蔑之心,这才决意反悔。
金兵铁蹄踏至幽云十六州,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哀鸿遍野。
他们挨家挨户驱赶百姓,一时间,街巷之中哭声震天。
白发苍苍的老者被粗暴地拽出门,孩童吓得哇哇大哭,年轻力壮的男子想要反抗,瞬间便被金兵的长刀砍倒。
不愿离去的,金兵纵火焚屋,熊熊烈火吞噬了家园,也吞噬了最后的希望。
“大宋不会放过你们的!”有义愤填膺者高呼,回应他的只有金兵的嘲笑与马鞭的抽打。
数日之间,幽云之地十室九空,百姓被驱赶至苦寒的北疆,一路冻死、饿死无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消息传至东京,朝堂震动。
宋徽宗怒拍龙椅,却又无可奈何。
派去的使臣在金主面前据理力争,言及盟约,可金人耍赖至极,坚称已将幽云交予宋军,是宋军无能才丢了土地,如今想要,拿钱来赎。
那语气,仿佛大宋是案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
使臣悲愤交加,却又无力回天,只得灰溜溜返回,将金人原话禀明。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有主战者捶胸顿足,高呼发兵雪耻;有主和者摇头叹息,言及兵疲财弱,难以再战,莫不如暂忍屈辱,以钱财换安宁。
宋徽宗的目光在群臣脸上一一扫过,看到的是怯懦、无奈、悲愤交织。
他想起出征前那几十万大军的浩荡场面,本以为是恢复河山的开端,却成了一场噩梦的序章。
如今,这烫手的难题摆在眼前,战,底气不足;和,屈辱不堪。
而在前线,赵翊望着远方金兵营帐,心中满是忧虑。
他麾下的将士们,虽能与金兵抗衡一时,但时日一久,粮草军需供应渐缓,朝中议和之声又甚嚣尘上,军心难免浮动。
“将军,听闻朝廷有意议和,我等拼死厮杀,却换来这等结果,将士们心寒呐!”一员老将红着眼眶进帐禀报。
赵翊紧握着拳头,踱步沉思,他深知此刻的局势,如一盘死局,牵一发而动全身。
宋军的颓势非一日之寒,多年的重文轻武,兵制腐朽,将良才埋没,此刻即便有热血之士愿效死力,却也难挽狂澜。
金兵营帐内,将领们围坐议事。
“那赵翊着实棘手,若不能除,我军进取东京,怕是要付出惨重代价。”一独眼将领闷声说道。众人点头称是,却又无良策。强攻,死伤太大;
用计,屡次被破。
正焦灼间,有传令兵入内,在主将耳边低语几句,主将面露喜色。
原来,他们抓到几名宋军信使,截获了东京朝堂与赵翊往来的密信,知晓了宋军内部的分歧,主和派占了上风,军需补给或有变数。“天助我也!”主将哈哈大笑,当即下令,一面整军备战,做出强攻之势,一面暗中筹备,欲在宋军内乱之际,直捣黄龙。
东京城内,求和的奏疏如雪片般飞入宫中。
宋徽宗召集群臣,连番争论,未有定论。市井之间,百姓们听闻幽云惨状,又惧金兵南下,惶恐不安。
茶馆酒肆里,皆是忧心忡忡的议论声:“朝廷如此软弱,我等百姓往后日子可咋过?”“那金兵凶残无道,这大宋江山怕是要风雨飘摇咯!”而在深宅大院,富户们忙着藏匿金银细软,以备不时之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