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静夜思归,明朝的名义,云玖龙,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应天城的秋阳斜照锦衣卫义庄,陈砚的牛车停在青石板路上,车轮碾过满地梧桐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她捧着红漆木盒,盒中是张五的佩刀与御赐的百两抚恤金,刀柄上的血槽还留着主人最后一次办案时的划痕。
义庄管事打开第三间灵堂时,檀香混着松节油的气味扑面而来。张五的遗孀李氏穿着素白孝服,正对着棺椁擦拭供果。看见陈砚腰间的獬豸纹银簪,她慌忙跪下,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嫂子快起。\" 陈砚扶住李氏,触到她掌心的老茧 —— 那是常年替人浆洗留下的痕迹。木盒打开,佩刀的穗子上系着陈砚亲自写的祭文,\"张大哥临走前,还攥着半片布帛,说要给您换匹新缎子。\"
李氏摸着刀柄上的刻字,突然哽咽:\"他总说跟着陈大人办案,是锦衣卫的荣光。上个月还寄信说,等案子结了,就带小女去女学读书...\"
陈砚喉头一紧,从袖中取出本《女诫》笺注,封面盖着 \"舒城李氏女学\" 的朱砂印:\"这是从王家地窖找到的典籍,等春闱过后,应天会开新的女学馆。\" 她握住李氏的手,将沉甸甸的金锭塞进对方掌心,\"这些钱供孩子读书,若有难处,直接去锦衣卫找陆昭。\"
离开义庄时,暮色已染透飞檐。陈砚望着义庄外墙的獬豸浮雕,忽然想起张五第一次见她时,憨憨地说 \"大人的簪子比绣春刀还亮\"。如今刀还在,人却永远留在了舒城的秋夜里。
亥时初,东宫的琉璃瓦上落满月光。陈砚刚卸下银簪,就听见殿外传来甲胄轻响。朱标穿着家常的月白锦袍,手中捧着个食盒,雪松熏香混着蟹粉豆腐的热气扑面而来。
\"知道你不爱热闹的赏赐。\" 朱标搁下食盒,看见案头摆着的翡翠镇纸,\"李秀娘的案子了结了,可你的眉头还锁着。\"
陈砚望着他袖口的龙纹暗绣,忽然想起午门问斩那日,朱标站在她身侧,衣摆被秋风吹得猎猎作响。那时的他是皇帝,而现在,只是与她共饮一盏茶的夫君。
\"张五的孩子才七岁。\" 她接过朱标递来的青瓷碗,蟹粉的鲜香在舌尖化开,\"还有舒城的百姓,至今仍有人觉得王家是被冤枉的。\"
朱标替她添了勺热汤,指尖触到她腕骨处的薄茧:\"律法不是一日能深入人心的。\" 他忽然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暖意透过月白中衣传来,\"但你做得足够好,连朝中大臣都夸,说刑部来了位 ' 女獬豸 '。\"
殿内的烛火摇曳着,仿佛随时都会熄灭。陈砚静静地凝视着朱标,他的眼眸中倒映着她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
这一个月来,她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从舒城到应天,从血手阎君到王家私盐案,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在这忙碌与喧嚣中,她几乎忘却了宫墙内的晨昏。
然而,当朱标轻轻地替她解下腰带时,她闻到了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沉水香。那股香气,如同他们新婚之夜时一样,让她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过去。
那时的朱标,也是如此温柔地替她簪花。他的动作轻柔而细腻,仿佛她是一件珍贵的宝物。而现在,他依然如此温柔地对待她,让她的心不禁为之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