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章 公堂明辨,明朝的名义,云玖龙,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员外愣在当场,这般惩罚虽免了充军之苦,却比皮肉之刑更让他难堪 —— 跪在巷口诵律,等于向全杭州宣告自己的罪行。张怀礼微微颔首,深知此罚既存律法威严,又含教化之意。
\"谢、谢大人开恩...\" 李员外叩头时,额头撞在青石板上发出闷响。
\"谢大人!\" 王老汉带着孙子跪地叩谢,小孙子举着獬豸纹的纸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记住了。\" 她最后看向李员外,\"今日不充军、不没产,是念你尚有悔意。若再犯,便不是跪诵三日能了结的。\" 说罢轻拍惊堂木,\"退堂!\"
庭审结束后,陈砚留张怀礼在紫藤架下品茶。湖风送来睡莲的清香,老知府望着案头的《钱塘县志》,感慨道:\"陈大人初到杭州便深查县志,这份心思,让老夫汗颜。\"
\"律法之事,贵在读人。\" 陈砚斟了杯西湖龙井,\"大人清廉自守,只是识人不明,才被奸人钻了空子,这也是为官一任需要汲取的教训。\" 她望向远处碧波荡漾的西湖,\"为官者既要保持自身清正,也要有明辨是非的眼力。\"
张怀礼面带微笑,频频点头,表示对陈砚所说的话十分赞同。他饶有兴致地与陈砚谈论起杭州的风土人情,从那闻名遐迩的西湖美景,到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从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巷弄堂。
陈砚也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对杭州的了解和感受,他提到了杭州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那些流传已久的民生旧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越聊越投机。
时间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大人,绣娘阿巧求见。\" 周妈的通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阿巧抱着新绣的帐子,上面绣着獬豸与莲花,针法比往日更精湛。
\"这是给大人的谢礼。\" 阿巧的脸上带着红晕,\"之前绸缎庄的事多亏大人秉公处理,如今姐妹们的绣品好卖多了。\"
陈砚轻抚绣品,莲花的经脉间藏着细小的律法条文,分明是阿巧将《户律》绣进了针脚。\"该谢的是你们。\" 她笑道,\"等女学馆开起来,你们的手艺便能写进课本,让更多女子知道,针线里也有公道。\"
送走张怀礼和阿巧,陈砚站在木屋前,看着夕阳将西湖染成一片金黄。今日的庭审,不仅还了王老汉一个公道,也让她更加明白,律法的威严不仅在于惩处恶行,更在于守护百姓的安居乐业。
夜幕降临,西湖边亮起点点灯火。陈砚坐在窗前,提笔写下今日的判案心得。她知道,在这湖山之间,还有许多类似的纠纷等待她去解决,而她也将继续秉持着公正之心,让律法的光芒照亮杭州的每一个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