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凤钗藏卷:科场隐秀,明朝的名义,云玖龙,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应天府的春雨沾湿贡院外墙时,陈砚望着铜镜里的青衫公子,鬓角的假发遮住了银镯的微光。袖中藏着的户籍文牒上,\"陈言\" 二字盖着应天府的官印 —— 这是她用明心庄姑娘的脱籍文书改的路引,连朱标都不曾知晓。

\"娘娘,号舍已按您的吩咐安排在角落。\" 翡翠捧着砚台,声音压得极低,\"锦衣卫暗卫就在隔壁号舍,若有差池......\"

\"休要声张。\" 陈砚将凤钗换成木簪,腕间银镯塞进袖口,\"本宫不过是想看看,这经世致用的策论,到底能考出几分真才。\" 她抚摸着袖中父亲遗留的算筹 —— 如今换成了《论语》注疏,却仍能触到当年的温度。

贡院门口的搜检格外严苛,陈砚跟着举子队伍低头递牒,青衫下的刑部官服暗纹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当搜检官的手即将触到她的袖袋,远处忽然传来喧哗:\"这位公子的《孟子》注本里夹着算筹!\"

趁乱之际,陈砚已闪进号舍。狭小的空间里,案头摆着朱笔、黄绫卷纸,还有块刻着 \"明经\" 二字的镇纸。她展开试卷,初场《四书》题 \"学而不思则罔\" 跃入眼帘,笔尖在纸上游走,却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刑部核账时,那些只背经义却算错税银的官员。

\"学思之道,当如算筹归位。\" 她提笔写下首句,\"筹不乱则数明,思不杂则理透......\" 刚写半行便猛地停住 —— 这算学比喻若被识破,必然招来猜疑。揉皱的纸团塞进袖中,重新落墨时,已变成 \"学贵有疑,疑贵求实,此圣人教我们的治世之理\"。

二场论判题 \"唐律与明律之异同\" 让她精神一振。刑部侍郎的官印仿佛在袖中发烫,她提笔便写:\"唐律重礼,明律重实,如乐户脱籍一事,唐律限终身,我朝许三年从良 —— 此乃太祖皇帝因时制宜之仁政。\" 墨字落在黄绫上,竟比寻常举子多了几分刑部卷宗的严谨。

最险的是三场策论,题目 \"论江南重赋之弊\"。陈砚闭目回想扬州盐运案中查到的田赋数据,指尖在案底轻轻拨弄,仿佛又回到刑部后堂的算筹堆里。忽然惊醒,意识到这是科举考场,遂收敛锋芒,以《禹贡》\"任土作贡\" 为引,暗合户部账册中的均田之法。

号舍外的梆子敲过三更,陈砚的试卷已写得满满当当。搁笔时,发现邻舍传来低微的吟诵声,正是李秀娘在明心庄常唱的算筹歌 —— 原来那个从醉花楼走出的姑娘,此刻正隔着墙板,与她同考 \"律学经义\"。

放榜前夜,朱标在文华殿批阅头名试卷,烛火在 \"陈言\" 的策论上停留许久。\"江南重赋,当仿洪武朝户帖制,按田亩肥瘦分等,而非一概而论......\" 字迹刚劲中带着几分秀逸,竟让他想起陈砚核账时的小楷。

\"传方孝孺。\" 朱标指着试卷末句 \"律法如秤,算筹如星,二者相衡方得公平\",\"此子论律,竟有刑部卷宗的功底,莫不是刑房书吏化名应试?\"

方孝孺接过试卷,目光落在 \"乐户从良三年可入仕\" 的批注上:\"陛下,此等见识,非久居官场者不能道。\" 他忽然瞥见卷角暗纹处的算筹印 —— 那是陈砚在刑部专用的防伪标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桂花红茶叶蛋

开局去父留子,我无敌全靠女神努力!

茶巨

修仙:必须双修

总是郁郁不得志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文屹

大明第一国舅

黑胖的老鼠

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