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章 湖山新章,明朝的名义,云玖龙,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杭州府衙的朱漆大门在晨雾中徐徐打开。陈砚的青呢小轿停在滴水的檐下,轿帘掀开时,绣着獬豸纹的袖口拂过轿杠,惊起檐角栖息的白鹭。门房的老吏捧着印信匣跪在阶前,匣子上的封条还带着应天的晨露。

\"见过陈大人。\" 三班六房的官员依次行礼,同知王邦彦穿着五品官服,腰间玉牌刻着 \"刑名\" 二字,\"卑职已将杭州刑案卷宗整理妥当,近三月唯有三起邻里纠纷...\"

\"王大人不必多礼。\" 陈砚接过印信,指尖掠过冰凉的獬豸纽,\"杭州百姓安居乐业,是本官之幸。\" 她望向西侧廊下堆积的卷宗,忽然轻笑,\"往后寻常事务,便劳烦王大人与李通判处置。若遇疑难案子 ——\" 她指了指西湖方向,\"本官住在西湖边的木屋里,可着人来寻。\"

众官员面面相觑。他们早闻这位女知府在舒城铁面无私,却不想初到任便将刑名事务放权。陈砚却不理会众人疑惑,转身走向停在仪门的马车,车夫扬起马鞭,车轮碾过青石板,向西湖方向驶去。

西湖边的木屋是三进的院落,青瓦白墙掩映在垂杨之中。陈砚推开雕花木门,见内室已摆好从应天带来的紫檀书架,架上除了律法典籍,还躺着朱标送的《西湖十景图》。临湖的轩窗敞着,湖风带着水汽扑进屋里,将案头的宣纸吹得哗哗作响。

\"大人,热水备好了。\" 随行的老仆妇周妈捧着铜盆进来,\"隔壁的渔户送了尾鲈鱼,说是西湖今早新打的。\"

陈砚颔首,目光落在窗台上的青瓷笔洗 —— 那是朱标在她离京前亲自选的,笔洗上刻着细小的獬豸纹,不仔细看便以为是寻常水波纹。她忽然想起临行前朱标欲言又止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却不知他已暗中安排了保护。

应天紫禁城的乾清宫内,朱标盯着舆图上的杭州城,指尖划过西湖的轮廓。\"杭州卫所的锦衣卫指挥使李焕,\" 他对侍立的内臣道,\"让他选二十名精锐,扮作渔民、商贩,分驻西湖周边。\" 顿了顿,又补了句,\"不可让琼仪妃察觉。\"

此时的杭州湖畔,戴斗笠的渔翁正坐在船头补网,竹篓里的银针闪着冷光 —— 那是锦衣卫特制的暗器。茶寮里擦桌的伙计袖口绣着极小的云雷纹,正是锦衣卫暗桩的标志。他们按照李焕的部署,将陈砚的住所围成无形的保护圈,却连周妈都未察觉。

申时初,陈砚换了身月白襦裙,头戴竹编斗笠,沿着湖滨路漫步。经过茶寮时,老板娘笑着递上一盏龙井:\"大人可是去断桥?今早有几位外乡客租了对岸的木屋,说是做丝绸生意的。\"

陈砚不置可否,目光扫过湖面。远处的渔船上,有个汉子撒网的动作格外利落,网绳在手中翻转的轨迹,分明是锦衣卫的擒拿手式。她心中微动,却佯装不知,继续前行。

暮色降临时,陈砚坐在临湖的木窗前,借着烛光给朱标写信。湖面上的渔火明明灭灭,倒映在信笺上,如同应天宫殿的灯火。\"杭州的鲈鱼肥嫩,\" 她写道,\"周妈说比应天的鲜上三分。\" 笔尖悬在纸上,想了想,又添了句,\"湖风清凉,勿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桂花红茶叶蛋

开局去父留子,我无敌全靠女神努力!

茶巨

修仙:必须双修

总是郁郁不得志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文屹

大明第一国舅

黑胖的老鼠

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