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润物无声,明朝的名义,云玖龙,番茄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砚上前道:\"依我看,不如请两位的邻居来作证,再按官府登记的地契丈量,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她又对里正说:\"往后村里可设个 ' 评理堂 ',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当调解员,小事不必惊动官府。\"

里正连连点头:\"娘娘说得是,我这就去安排。\" 两个菜农也消了气,跟着里正去丈量土地,围观者渐渐散去,街市又恢复了热闹。

回到宫中,陈砚在灯下批阅奏折。吏部的奏章里说,新科进士即将外放,请求定夺任职之地。她想起春祭时那些年轻学子的面孔,提笔在名单旁批注:\"优先派往西北、西南等边地,虽条件艰苦,却能历练才干。\" 又在几位寒门出身的进士名字下画了圈,备注:\"可安排在新政试点州县,熟悉民生事务。\"

三更时分,朱标带着夜宵来到书房。见陈砚仍在忙碌,他拿起批注的奏折,眼中满是赞许:\"让年轻人去基层磨砺,是长久之计。\"

陈砚放下笔,端起温热的莲子羹:\"陛下,臣今日在养老院见老人们织锦补贴开销,忽然想到,各地义学的学子们,也可学些手艺,既能补贴家用,又能掌握一技之长。\"

朱标沉吟道:\"此计甚好。可在义学增设工坊,教学子们纺织、木工等技艺。\" 两人又商议起工坊的师资与材料来源,窗外月光如水,映照着案头堆积的奏章,也映照着这对君臣为江山社稷倾注的心血。

几日后,陈砚前往苏州考察。当地的义学工坊已初见规模,十几个少年正在师傅指导下织绸。其中一个男孩手法娴熟,织出的锦缎竟有几分春祭表彰牌匾的纹样。

陈砚认出他就是当年说要做 \"好官\" 的孩子,笑着问:\"如今还想做个好官吗?\"

男孩脸颊微红,眼神却很坚定:\"想!但也想学好织锦,将来若做了官,就知道百姓织布有多辛苦了。\"

陈砚心中触动,摸了摸他的头:\"既要读圣贤书,也要知人间事,方能做个为民着想的好官。\"

离开苏州前,她查看了当地的水利工程,见护城河疏浚一新,岸边种满垂柳,百姓们正用新修的水车灌溉农田,一派生机勃勃。

归途的马车里,陈砚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想起刚推行新政时的种种艰难,再看如今的盛世景象,忽然明白:治国如治水,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变革,而在于细水长流的疏导。就像这秋风拂过,看似无声,却让稻穗饱满,让果实成熟,让世间万物在潜移默化中,走向丰饶与安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桂花红茶叶蛋

开局去父留子,我无敌全靠女神努力!

茶巨

修仙:必须双修

总是郁郁不得志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文屹

大明第一国舅

黑胖的老鼠

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小白菜